2025年05月16日 第03版:评论
  • 对“碰瓷式维权”不能姑息

    企业需如胖东来般,用“笨功夫”筑牢诚信根基——哪怕利润薄如蝉翼,也要把口碑磨成金石;监管要如定海神针,为市场划出清晰的红线——既不纵容店大欺客,也不姑息“流量吸血虫”“碰瓷式维权”;平台更需做“理性守夜人”,让监督回归公共价值——不造神、不毁人,只论事、只求真。

  • 播客缘何能“占领”上亿人的耳朵

    在短视频蓬勃发展的滚滚浪潮中,播客因仅专注于声音通道而异军突起。有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全球播客听众达5亿,中文播客听众突破1.5亿,同比增长43.6%,增速全球第一。中文播客已成为日常陪伴场景,在通勤、运动等场景中渗透率显著提升。

    声音是人类最原始也最具亲和力的交流媒介。从原始部落的口头传说,到古希腊的辩论传统,再到现代广播的盛行,声音长期在人类文明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随着电视和互联网等视觉媒介的兴起,声音逐渐让位于更为直观的图像和文字。播客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声音媒介的“重生”,以一种更适应当代生活节奏和技术环境的方式重新获得了相应的文化地位。

  • 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依然需要板书的力量

    据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众号报道,近日,山东95后地理老师袁晓因为一手漂亮的板书走红,网友不禁感叹,“舍不得擦!”“堪比PPT!”“这课45分钟怕是上不够吧?”袁晓表示,之所以选择板书、板画,是因为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知识、建立空间感,在辅助理解的同时加深印象。

  • 无理由退货导航为消费者指引消费方向

    近日,由市场监管总局支持指导、中国消费者协会开发的线下无理由退货商家查询平台——“消费查”上线试运行。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便捷、简单、一站式查询各地线下无理由退货商家信息。

    无理由退货模式为消费者行使退货权提供了方便。过去,消费者在实体店购物后,若对无质量问题的商品不满意,产生退货需求,往往面临繁琐的退货流程,甚至遭遇商家的闭门羹。如今,越来越多线下商家通过承诺主动开启无理由退货模式,将线上消费的便利性延伸至线下,让消费者在合理期限内无需解释理由即可退货退款。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消费决策的心理门槛,更以机制性契约保障传递出“放心购”的信号。对商家而言,无理由退货既是服务升级的体现,也是差异化竞争的卖点。在商品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环境中,无理由退货承诺犹如一块磁石,能够吸引消费者,增强消费黏性。而对消费者来说,能否无理由退货已成为选择商家的一个重要衡量点。

  • 要求盲人刷脸认证 莫让“技术教条”制造障碍

    据报道,近日,江苏扬州的一位盲人管先生在某运营商营业厅办理手机卡时,因无法完成眨眼刷脸验证,无奈之下,只能以亲属的名义开通手机卡。管先生说,他的眼部残疾状况肉眼可辨,但营业厅以“相关规定”为由要求其刷脸验证。

    事实上,这已不是孤例。此前,也有报道显示,2020年11月,94岁老人为激活社保卡被家人抱到银行进行“人脸识别”;去年4月,46岁的盲人苏洪泰在微信上申请医保码时遇到了困难,“刷了有上百次,总算通过了。”

  • 防止“外卖大战”滑向恶性竞争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针对当前外卖行业竞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

    “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内部管理,合法规范经营,公平有序竞争。”从通报内容来看,信息比较有限,没有说明具体问题。但是结合约谈的时间节点来看,还是不免令市场生疑:从京东“踢馆”外卖赛道、美团推出千亿补贴开始,到饿了么和淘宝闪购代表阿里一起加入战局,这一轮外卖“三国杀”已持续了近三个月,监管层面是如何看待这场大战的?网友们的质疑更直接,“是不是这一轮补贴要结束了?”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