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合肥日报记者 吴 奇
合肥重点工程建设机器人应用准备“上新”,赋能全市智能建造。3月1日,记者从市建设部门了解到,近年来,合肥聚焦智改数转,加强科技创新,持续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钢铁侠”将在重点工程应用
在南二环西延项目施工现场,“钢铁侠”即将闪亮登场。
滁州日报讯 近日,记者从市数据资源管理局获悉,滁州市依托市级政务云,积极引入DeepSeek AI人工智能大模型,通过新技术催生新场景,在政务服务、医疗保障、网络安全等领域进行了探索。
智助政务转型提升服务质效。滁州市以“AI+政务”为突破口,创新办事指南“颗粒化解析”模式,通过深度训练DeepSeek模型,自动扫描全市78541项政务服务事项,打造“7×24小时智能政务管家”,集成综合服务窗口业务数据,实现惠企政策咨询、公积金办理等18类复杂业务“一问即答”,响应速度提升至5秒内。
江淮晨报讯 近日,记者从马鞍山市公交集团获悉,该公司与厦门一企业达成“马鞍山市智慧公交API”数据产品交易,成交额18万元。此次数据产品交易是我省公交行业数据产品挂网成功交易的首次突破。
今年1月22日,马鞍山市公交集团取得安徽省数据交易所颁发的《数据产权登记证书》,正式将“马鞍山市智慧公交API”这一数据产品在安徽省数据交易所官网挂牌。
日前,位于安庆市桐城范岗镇杨安村的桐城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智能温室内,工人们正在采摘小番茄。
近年来,桐城市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实现温、光、水、肥、气等蔬果种植智能精准控制,实现全季节生产、品质和产量双提升,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皖西日报讯 近年来,六安市文化和旅游系统持续深化法治建设,以法治化思维推动文旅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68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29%。
护航决策,科学规划谱新篇。我市通过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公职律师制度以及重大决策专家论证制度,确保了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在此基础上,精心编制了《六安市红绿融合高质量发展规划暨文旅强市建设规划(2025—2030年)》,科学构建了“四大片区”全域旅游新格局,推动了资源整合与区域协同,实现了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跨越。此外,联合出台了交旅、水旅等10个融合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了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与实施载体。通过统筹“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我市在全省率先编制了《六安市文旅融合产业体系业态供给发展指引》,推动了业态融合、产品迭代以及场景焕新。
江淮晨报记者 李润媛
近年来,“文化+商业+旅游”的融合模式正逐渐成熟,在合肥,各类文化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产品加速涌现,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3月4日,记者从合肥市商务局获悉,今年合肥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进商文旅融合发展,全力释放内需潜力。
近年来,芜湖市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形成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人工智能及特种装备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条,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升至全国第七。芜湖清能德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正向研发和技术创新,其自主研发的伺服驱动器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图为近日,芜湖清能德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大江晚报记者 陈 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