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本报讯 2月28日下午,副市长陆晞前往田家庵区和淮南高新区督导检查学校及校外培训机构安全工作。
陆晞先后来到淮南市意若思科技培训学校、淮南二中和博雅安亲少儿托管中心,对校园消防、食品、燃气等安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在淮南市双欣校车服务公司,陆晞详细查看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安全监管等相关情况,并现场提出整改要求。
本报记者 刘银昌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和深切期许,为我们民营企业家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也给我们吃下了定心丸。作为民营企业的一员,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价值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近日,记者专访了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席、淮南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安徽永盛航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胜,谈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他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本报讯 2月28日上午,全市公安局长会议召开。会议落实全省公安局处长会议精神及市委市政府相关部署要求,表彰成绩突出集体和个人,部署2025年全市公安工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晁友福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充分肯定2024年工作成绩,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履职打造高水平安全,改革创新锻造新质战斗力,以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淮南公安工作现代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淮南新篇章保驾护航。
本报讯 2月28日,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衣艳荣率调研组来淮,参加2025年淮河流域春季禁渔联合执法行动同步部署活动,并召开座谈会,就做好禁渔期管理工作与来自安徽、江苏、河南等地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交流座谈。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程燚,副市长王启超参加调研。
3月1日,寿县保义镇村民在“二月二龙灯会”现场舞龙。
当日是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各地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欢庆传统节日。
本报记者 陈 彬 摄
本报讯 2月28日下午,“大通干部大讲堂”2025年启动仪式暨第一讲在淮师附小大通校区礼堂举行。大通区四大领导班子、各区直单位、乡镇街道、驻区企业单位400余名干部、人才参加。
开班第一讲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研究员、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张辉,以“组织管理中DeepSeek赋能机制分析”为主题进行专题讲座。讲座深入浅出、内容丰富、案例详实,为全区智慧政务创新提供了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本报讯 今年3月1日是第53个“国际民防日”。2月28日上午,市国动办联合田家庵区国动办在新世界购物广场开展了“3·1”国际民防日宣传活动。全市各县区也同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普及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和国防人防知识。
活动现场通过设立咨询台、摆放宣传版面、发放宣传手册、宣传水杯、接受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国防、人防的重要意义,讲解防空防灾和公共安全知识,帮助大家进一步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活动期间,市、县(区)两级国动办还在门户网站、工作群、朋友圈等平台,发布国防动员(人民防空)相关知识内容。
本报讯 记者从谢家集区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强餐饮服务行业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餐饮服务质量,谢家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开展“随机查餐厅”活动,以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的形式,对辖区餐厅进行突击检查,让食品安全隐患无所遁形,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本报讯 为全面落实资助困难群众参保惠民政策,筑牢医疗救助托底保障防线,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助力乡村振兴,八公山区医保局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资助困难群众参保工作,确保资助对象应保尽保,实现困难群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全覆盖。
精准核对信息。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区医保局及时做好与民政局、乡村振兴局的对接,摸清城乡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监测人口底数,建立资助参保人员台账。2024年共资助困难群众1157人参保,其中特困人员130人、低保对象1004人、监测人口23人,为困难群体参保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报讯 3月1日上午,淮南至合肥定制客运服务——“合淮新快线”车辆交付及班线启动仪式在吾悦广场举行,首批投放的10台高端新能源商务车正式投入运营,将为市民商务出行、探亲访友、旅游观光提供更高效舒适的交通选择。
据了解,“合淮新快线”项目旨在推动客运行业结对共融,为淮南市民提供高效、便捷、舒适的跨城出行体验。项目由淮南市运输总公司与朕爱出行平台联合推出,线路从淮南市运输总公司出发,直达合肥高铁南站盛大地铁口A出入口,线路连接我市淮舜路、淮河大道等路段及合肥市部分交通枢纽和大型居民区。
本报讯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坚持大兵团阵地战,我市创新打法,积极打造“产业集聚地”、升级“产业全链条”、推动“产业新风口”,初步实现了牛肉汤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牛肉汤全产业链企业235家,全产业链产值达306.5亿元。
本报讯 田家庵区坚持就业优先,千方百计加大就业力度,不断加强统筹协调,多措并举,全力提升就业创业质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人才支撑。
搭建平台助就业。深入了解就业需求,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精准对接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淮南联合大学等,开展“千企进校园”招聘会、政校企对接恳谈会等“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7场,组织线下招聘会173场,服务企业2721次,帮助1246人达成就业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