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5日 第03版:热土
  • 让梦想开出最美的花

    岳葆春 姚尚书 王家运

    “风不停地刮,雨不停地下,马蹄哒哒哒,河水哗啦啦”。一首悲怆的《战马》唱响大江南北,正如两千多年前的楚国,一路浩歌东进——从滚滚长江边的荆楚,演绎成鼓钟铿锵的淮楚。

    淮南,吴头楚尾之地,在历史的舞台上,书写了“我自豪歌向天笑”的从容洒脱,也演绎了夹缝中求生存的挣扎与坚韧。公元前700年前后,楚武王、楚文王相继打开“申息之北门”,北上与中原诸国展开竞争,同时也越过大别山,沿着淮河把势力投射到江淮地区。楚庄王令尹孙叔敖修治芍陂,开始对淮南地区进行开发。公元前530年楚灵王十一年“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此时的州来是寿春,而颍尾便是正阳关。这是史书关于楚王来到淮南地区的正式记载。早在楚庄王时期楚国已经征服州来方国,今寿县凤台一带。楚国的宿敌晋国培植南方吴国,对楚形成夹击态势,吴国势力快速向淮河流域扩展的过程中,江淮之间的淮夷人国家无力抗衡,只能在夹缝之中求生存,楚国与吴国便在江淮之间展开了持久的争夺,春秋晚期楚国扶持越国,对吴形成钳制之势。期间,下蔡在吴国的庇护下迁都州来,国祚延续了47年。但楚国最终占领江淮。楚考烈王将淮南地区作为其令尹春申君的封邑,经过春申君黄歇的悉心经营,淮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寿春成为淮南知名城邑。直到公元前223年秦国王翦、蒙武攻破郢都寿春,虏走楚王负刍,改为郡治。由此可知,楚国800年历史,楚风漫泛淮南地区长达400多年,其中楚国后期以淮南为都城合纵诸侯,经略江淮,开发江东,进行了顽强的抗争,战略意图十分明显,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

  • 夏天的雷电织密一窗风雨(外一首)

    突如其来的爱,又忽如其去的恨

    倾盆大雨,洗涤大地堆积的厚尘

    炽热奔涌,唤醒午后浅梦

    夏天的雷电织密一窗风雨

    雨滴如七月的爱情敲击着心窗

    雨丝和弦,有大风在拨弄命运交响曲

    烟雨弥漫的乡村,莲花轻舞

    滴答声催生田野新绿

    水雾朦胧的街巷里,雨滴

    打乱了一部分生活节奏

  • 背课文

    周德才老师是全国特级语文老师,一生桃李满天下。退休后,周老师回老家,拾掇拾掇自家的小院和书房,过起了舒服惬意的日子。

    这天,周老师的得意门生张铭远上门,入座之后,师生闲谈,其乐融融。

    周老师的小院前有一方荷塘,午饭后,师生两人漫步其间。清风徐来,绿云自动,实实在在,高洁洒脱,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水珠,透亮透亮的,瞬时令人赏心悦目。

  • 旗帜在这里飘扬

    在安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个地方承载着革命的热血与希望,那就是小甸。这里,诞生了安徽省第一面党旗,那鲜艳的红色,如同初升的朝阳,照亮了黑暗中的道路。

    小甸,这个看似平凡的小镇,在历史的洪流中却绽放出了绚烂的光芒。当那面党旗第一次在这里展开,风中飘扬的不仅仅是一面旗帜,更是一种信仰,一种力量。它是无数先烈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象征,是对自由、平等、正义的执着追求。

  • 稻麦丰盈

    稻麦是稻子和小麦的合称。

    稻子总是和水密不可分,因此,稻子常常被称为水稻。

    是的,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稻子始终与水朝夕相伴。

    稻子在水中生长,在水中成熟,水是稻子的家园。

    稻子长出稻穗之后,越来越饱满,越来越丰盈,头也低得越来越低,阳光下,一阵阵的微风吹过,稻田里的水轻轻荡漾,稻子的周围,光芒闪烁。

  • 淮河三伏天

    大暑,盛夏脚步走到尽头,极热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大暑三伏天,雨热同期。大暑是一年中日照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蒸煮在此期达到顶点。古时诗人说,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落。且雷阵雨最多,雨量充沛,高温与多雨基本一致。季风气候是淮河气候的主要特点,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雷暴雨水频繁,阳光强烈、高温潮湿。虽难熬湿热之苦,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当然,大暑时节有的年份不一定是雨热同期,有的也会出现大暑少雨。“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是《水浒传》中白胜吟唱的诗,由此引发惊天大案:智取生辰纲。有预测的农谚说:“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少雨,吃水愁”。如出现大暑少雨,淮河人会大力抗旱保苗,积极动员一切抗旱力量,将淮河水、沟塘水抽出,或肩挑手提泼向旱土地,以确保秋庄稼的生长,确保秋季好收成。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