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流水线上,“人工智能质检员”疾速揪出不合格产品,这双“眼”既锐利又不知疲倦;司机并未触碰方向盘,汽车自己灵活避障、麻利转弯,自动驾驶车辆已行驶在街头;高考作文题公布了,有人打开人工智能应用,眨眼间收获一篇流畅工整的文章……这些场景的背后,是一次次“神机妙算”。
上海证券报讯 6月18日,在由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商创院”)主办、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学术支持的第六届长三角商业创新大会暨《2023长三角商业创新样本》发布会上,来自长三角地区产、学、研、政、商各界人士齐聚一堂,热议商业创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长三角医药创新发展联盟理事长陈凯先表示,生物医药创新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新药创制取得显著进展,已跻身国际前列。但原始创新不足仍是挑战,需加强新赛道开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无人机航拍建模、防汛单元视频监控、机器人管道探伤……汛期以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管内多地工务系统单位运用现代化智能科技手段,让铁路防汛工作体现出满满“科技感”。
6月19日,长三角多地正式“入梅”,上海局集团公司上海工务段管辖的京沪线(镇江高资至上海南翔段)、沪昆线(上海西至嘉善段)、沪苏通铁路及新长铁路进入汛期排险维护阶段。由于线路部分区段临江、临山,天文潮汐、汛期降雨和丰富的地下水对桥涵隧道影响较大,防潮抗汛难度不小。为了做好汛期监测预报,该段为管内16个防洪单元安上了“天眼”,利用站场视频、限高架视频等对管内40处防洪重点地段进行实时盯控,为防汛抢险科学决策提供了便利。
6月17日,在安徽省巢湖市槐林镇的巢湖岸边,村民在水稻田里劳作(无人机照片)。
作为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中部地区是端牢“中国饭碗”的骨干力量。近年来,在安徽巢湖和湖南大通湖,当地通过化肥减量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搭建智慧农业平台等方式,推进大湖之畔水稻绿色种植及科学种植“新模式”,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新华网南京6月19日电(记者 何磊静)19日,长三角新能源众创中心揭牌启动仪式在江苏无锡举行。活动现场,长三角新能源众创中心正式启动。
据介绍,锚定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前沿阵地,该中心围绕新能源技术策源地、主配微协同示范区、新能源现代产业链“三条主线”开展建设。无锡新能源产业联盟也在现场正式揭牌,将为产业链相关企业间的需求对接、业务磋商、共建共享搭建舞台,目前已有极电光能、蜂巢能源等多家头部企业入驻。
近日,一场在浦江镇举行的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农业论坛,让与会者对一家为农作物做“CT”的企业有了全新认识。
这家名为慧诺瑞德的科技公司于2015年在闵行成立,致力于利用智能感知、视觉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物联网技术等,来获取与农作物品质、产量、抗性相关的植物表型信息,为智慧育种和智慧种植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