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0日 第03版:淮河
  • 潘集流域的花鼓灯

    千年的花鼓灯,流行于千里淮河中游的怀远、颍上、凤台、潘集等地,是传统的民间歌舞艺术。花鼓灯以浓郁的民族特色,强烈的乡土气息、鲜明的社会历史特点广受欢迎。周恩来称之为“东方芭蕾”,评论界称之为“汉族舞蹈的典型代表”,舞蹈界称之为“民族民间歌舞的国宝”,中外文艺界称之为“淮畔幽兰”。

  • 别具特色的沿淮菜

    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在一定区域内会逐步形成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人们认可的地方菜肴。据《安徽省商业志》记载,我省的地方菜主要有徽菜、沿江菜和沿淮菜。徽菜主要流行于徽州一带,沿江菜盛行于芜湖、安庆等沿江地区,后传至合肥,沿淮菜主要盛行于淮河中游阜阳、亳州、淮南、淮北、蚌埠、宿州等地的淮河文化圈。

  • 从历史透视与现实认定看新成语

    成语既是历史产物,又是现实用语。成语尽管具有非凡的稳定性和传承性,但依然是一个富有活力的变量,自古至今一直处于持续的新陈代谢状态。可以说,新成语的诞生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语言创新的客观需要。

    成语的成员并不固定

    一些过于生僻清冷的“死”成语可以退出,如“防意如城”“负笈担簦”“鹪巢蚊睫”“醯鸡瓮里”等。而一些活力四射、前景看好的新词语则可以进入成语的行列,如“四梁八柱”“心想事成”“尘埃落定”“春光乍泄”等。成语的进退与成语的新老其实是彼此牵扯的,值得学界给予高度的关注。

  • 公仪休关于知足不辱的官箴

    西汉淮南王刘安在其宏篇巨著《淮南子》中有不少关于官箴史鉴故事。比如公仪休拒鱼就是其中一例。《淮南子·道应训》载: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献鱼,公仪子弗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弗受何也?”答曰:“夫唯嗜鱼,故弗受。夫受鱼而免于相,虽嗜鱼,不能自给鱼。毋受鱼而不免于相,则能长自给鱼。”此明于为人为己者也。故《老子》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无私?故能成其私。”一曰:“知足不辱。”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