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05日 第02版:综合新闻
  • 我市首个市域产教联合体成立

    近日,经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审查和评审,淮南联合大学申报的“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市域联合体项目获批立项,这是我市首个市域产教联合体。

    据悉,《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今年印发,决定启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创建工作。为落实这一战略任务,我市积极整合“政行企校”优势资源,以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园区为依托,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为牵头企业,淮南联合大学为牵头学校,成立我市首个市域联合体——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全力构建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 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促进文旅融合 打响特色品牌

    本报讯 7月4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平率淮南市省人大代表第二小组赴寿县调研文旅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情况。

    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寿县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寿县文化艺术中心进行实地调研,听取汇报。

    朱平指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要以文旅融合为契机,夯实发展基础,促进文化旅游全面融合,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要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坚持全域布局,让全域旅游发展成果更好更多惠及农民群众;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全面升级,打响旅游特色品牌;要以人才队伍为支撑,助力融合发展,加强文旅队伍建设、引进稀缺人才,打造一支富有责任心、专业化水平高、工作执行力强的文旅队伍。 (本报记者 刘银昌)

  • 持续高位推进全市双拥工作

    本报讯 7月4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平调研我市双拥工作。

    朱平先后来到洞山中学、淮南济民医院就双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听取全市双拥工作情况汇报,并召开座谈会。

    朱平指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持续高位推进,组织领导更加有力;要进一步打造特色,发挥社会组织行业管理优势,着力开启淮南社会化拥军新局面,让淮南双拥品牌更加响亮;要进一步强化宣传,让双拥效应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努力形成关心国防、支持军队、尊崇军人的良好风尚;要进一步聚焦重点,措施再细化,责任再落实,让优抚政策更加高效,奋力谱写新时期“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新篇章。

  • 市水利部门多措并举筑牢水旱灾害防御防线

    本报讯 进入主汛期以来,市水利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政治自觉,持续强化重点防汛工程建设,及时开展汛期应急抢险救援实战化联合演练,多措并举筑牢水旱灾害防御防线,全力守护河湖安澜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日前,安徽省淮河流域一般行蓄洪区建设工程在谢家集区孙庙保庄圩开工,孙庙保庄圩建成后,堤防标准将由三级提高到二级,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排涝和抽排提高到10年一遇,可保护东西两圩1.62万人、18.55平方公里土地,对于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市水利局还联合市应急局在潘集区举办应急使命·2023年淮南市汛期应急抢险救援实战化联合演练,模拟汛期我市遭受持续性强降雨,围绕潘集区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堤防决口、人员被困等险情,设置抢险救援等7个科目,联合演练强化了我市水旱灾害应急处突响应机制,促进了工作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工作互动。

  • 富民产业 支撑乡村振兴

    寿县刘岗镇陈楼村是2019年度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是“美丽家园、从家开始”主题实践活动中心村调研点。2022年底,该村建成建筑面积近三千平方米框架厂房,承租给年产50万双布鞋的安徽优步鞋业有限公司,预计年产值达1000万元,年税收30万元。目前已解决村民就业22人,今年底可带动地方就业人员50人以上。图为安徽优步鞋业有限公司员工正加紧订单生产。

  • 淮建西红柿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

    本报讯 近日,“淮建西红柿”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淮南经开区第一件,也是我市继“淮南豆腐”“潘集酥瓜”“凤台平菇”“寿州窑”后获批的第五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出了淮南特色农产品又一“金字”招牌。

    “地理标志”是表明产品产地来源的重要标志,属于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日益成为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淮建村是远近驰名的淮南市“早春西红柿第一村”,全村西红柿种植基地1600亩,年生产西红柿7100余吨,实现年销售收入7300万元。“淮建西红柿”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蔬菜特别是西红柿种植就是淮建村农民的一个传统项目,也一直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并积累了一定的种植技术。“淮建西红柿”沙瓤皮薄肉甜汁多,营养丰富,具特殊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

  • 免费体检为一线建设者健康护航

    本报讯 为保障农民工身体健康,筑牢安全生产屏障,近日,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园区工会组织4个在建项目工地的40名农民工代表参加免费健康体检活动,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

    “今天的免费体检活动,让我们了解了自身健康状况,真是太感谢工会组织了。”体检现场,农民工陈师傅高兴地说道。考虑到农民工群体的工作强度和工作环境,体检活动为大家“量身定制”了体检套餐,包含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彩超、CT等项目。活动现场,医生仔细开展项目检查,详细了解部分农民工病情、询问病史,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工作生活习惯给予悉心指导,让农民工掌握基本的健康保健知识。

  • 紧扣三条主线助推民族乡村振兴

    本报讯 记者从市林业部门了解到,突出绿色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培育三条主线,我市充分发挥全市4个民族乡、23个民族村的区域优势,积极贯彻落实民族乡村“百村千树”行动,林业建设有力助推了民族乡村振兴。

    紧扣绿色发展主线,我市印发了《淮南市林业助力民族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实施生态宜居提升行动,全市民族村完成房前屋后植树3.7万株、道路河渠等植树4.5万株。强化对寿县寿春镇南关村省级森林村庄创建的督查指导,目前全市民族村省级森林村庄创建率达43%。压实民族乡村林长责任,落实巡林机制,2022年,民族乡村林长累计巡林822次,解决各类问题100个以上。紧扣民族特色主线,遵循民族乡村发展规律,我市强化技术支撑,落实林业技术人员25人,开展培训25次。制定“百村千树”实施方案27份,分年度规划任务,打造具有民族乡村特色的绿化景观,挖掘了八公山区山王镇闪冲村特色村寨文化和谢家集区李郢孜镇赖山村“两墓一寺”(杨岐珍墓、春申君墓、清真寺)等民族文化,推动了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紧扣产业培育主线,我市优化民族乡村林业产业结构,乡镇林长联系林业经营主体精准对接需求,重点推进特色经济林、苗木花卉、林下经济和森林康养等林业特色产业发展,民族村区域内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达19家,年产值1291.5万元,淮南闪聚家庭农场成功获批市级第一批“示范家庭林场”称号。 (本报记者 苏 强)

  • 退伍不褪色 岗位建新功

    本报讯 近日,在安徽省军区组织的全省民兵“四会”教练员教学比武竞赛中,我市退役军人徐福亮代表淮南军分区参加比武,荣获优秀民兵“四会”教练员荣誉称号。

    据悉,徐福亮2018年服役期满后,选择转业回到家乡。在参加地方工作期间,他兼职田家庵区民兵教练员,民兵集训期间多次担负备课授课任务,成为田家庵区人武部民兵训练场上不可或缺的“武教头”。

  • 向餐饮浪费说“不”

    本报讯 “点餐的时候,服务员提醒我们要适量,并告诉我们有小份菜可供选择。作为消费者,我感觉非常好,能够避免浪费,也增强了人们的节约意识。”近日,在凤台县一家餐饮机构,顾客郑玉告诉记者。

    凤台县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走进多家餐饮企业,随处可见“节约粮食,拒绝浪费”的提示牌。凤台县某餐饮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顾客吃不完,我们会积极主动提供打包服务,并从点餐环节就规避食物浪费现象的发生。”

  • 服务群众无小事 “指尖监督”暖民心

    “老岗村张大郢道路上有村民晾晒农作物,来往车辆较多,存在安全隐患,请相关部门及时处理。”近日,谢家集区孙庙乡老岗村一群众在“监督一点通”平台上对村民在道路上晾晒农作物的情况进行投诉。

    谢家集区纪委监委接到该投诉后,第一时间联系反映问题的村民,了解该路段的具体位置,及时将问题转发给孙庙乡老岗村处理,并全程跟踪督办。经现场核实,考虑到村民的生产实际需要,村干部与村民进行了充分沟通,帮助村民把农作物装收起来,搬运到不阻碍交通的地点进行晾晒,同时对放在路上的石头、木头等杂物进行了清理,让出机动车通行道路。村干部还向周围群众耐心细致地讲解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告知群众占道晾晒的不良影响,周围农户均表示以后会在合适区域规范晾晒农作物。

  • 退伍军人勇闯火场 15分钟救出两名老人

    在2023年第一季度“淮南好人”评选中,退伍军人勇闯火场、15分钟“教科书式”救出两名老人的凤台县新集镇生态环境保护(河长制)工作站副站长余皖涛、新集镇综合执法大队队员岳彦军被评为见义勇为类“淮南好人”。

    2022年12月27日下午5时40分许,岳彦军、余皖涛两人在新集镇域内进行秸秆禁烧巡查工作,当巡查至罗杨村搬迁区时,远远发现有栋楼黑烟弥漫,两人迅速驾车到达现场,看见一座居民楼的二楼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火情异常严峻。岳彦军退役前是武警部队消防员,余皖涛退役前是陆军侦察兵,两人均具备一定的消防知识。他们断定是电路着火引发火灾,须立即切断电源,并第一时间使用灭火器止住火势。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