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关键环节——

我市首个市域产教联合体成立

本报记者 张昌涛

版次:02  2023年07月0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经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审查和评审,淮南联合大学申报的“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市域联合体项目获批立项,这是我市首个市域产教联合体。

据悉,《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今年印发,决定启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创建工作。为落实这一战略任务,我市积极整合“政行企校”优势资源,以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园区为依托,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为牵头企业,淮南联合大学为牵头学校,成立我市首个市域联合体——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全力构建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 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搭建人才供需平台,打通人才供需“最后一公里”

“目前职业教育和企业的产教融合,主要注重人才培养的实践技能和企业需求度。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市域人才平台,不仅把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需求度牢牢把握住,还抓住了人才培养的经度和企业用工的人力资源纬度,打通人才供需‘最后一公里’。”采访中,淮南联合大学制药与材料学院副教授柴翠元说。

据介绍,淮南联合大学相关专业紧密对接煤化工园区各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园区企业技能需求为靶点设置课程,实现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靶向性。同时,在“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市域联合体的建设过程中,园区企业就有了正在市域内高校上学的“准员工”,这不仅在市域范围内解决了大量的人才需求和就业问题,还确保了人才数量稳步增长、质量不断提升。

搭建联合培养平台,打造人才培养“一站式”模式

“产教融合是教育和产业的共生共长、双向赋能。”“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市域联合体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职业院校要发展,必须对接产业并服务地方经济;同时,地方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职业教育的人才支持。

据悉,随着近年来教育体系的改革,职业教育迎来了生源高峰。部分未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就从普通教育轨道步入职业教育轨道,而市域联合体的建立,为我市即将进入职业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提供了选择项。学生可以从初中毕业进入市域联合体内的中职学校,学习中职技能取得中职学历,并继续进入市域联合体的高职学校,完成学业取得大专学历,最后进入市域联合体的企业进行就业。市域联合体为学生培养提供了从学习到就业的“一站式”模式。

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加快形成资源集聚新优势

据介绍,“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市域联合体的建设将作为我市第一个在市域范围内,依靠“政行企校”优势资源形成的“一产一链、一园一群”的复合型产教融合新发展平台,将积极推动政府的政策资源、高校的人才资源、企业的技术孵化和人才实践资源、相关机构的研发资源集聚新优势。

柴翠元告诉记者,这一平台“通过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以煤化工园区为主要推动机构,多部门共同参与,多主体协同,实现市域联合体助力职业院校招生质量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助力企业发展,企业发展助力煤化工园区整体发展规模的良性循环和长效发展机制,为区域内其他园区、职业院校和企业树立标杆效应。”

“结合联合体内企业研发和创新课题,共同组建课题组,共同实施技术攻关,促进企业技术改进和学校科研能力提升的同时,我们将积极开展科研成果推广和转化工作,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市域联合体项目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