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04日 第02版:综合新闻
  • 端午反诈“粽”动员 警民同心筑平安

    为进一步提升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端午前后,淮南公安创新宣传形式,将传统端午民俗与反诈宣传深度融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系列特色反诈宣传活动,让安全防范意识随着艾叶清香沁入民心。

    体育文化中心“反诈段位”闯关游戏

    “趣味挑战测测你的‘反诈段位’,赢取限量周边,大小朋友都能玩,一起提高防骗意识!”端午假期,市体育文化中心人头攒动,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携手淮南体彩中心和全市多家银行工作人员开展“拒诈守心,购彩守理”主题反诈宣传活动。沉浸式互动让市民边玩边学,轻松掌握反诈知识,“闯关”成功的群众拿到警察小熊等礼物后笑得合不拢嘴。“赢到‘反诈粽’,捂紧‘钱袋子’”随着一个个“反诈粽子”传递出去,让参与活动的市民朋友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温暖。

  • 我市统筹财政资金兜牢兜实民生底线

    本报讯 我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强化统筹财政资金,兜牢兜实民生底线,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儿童关爱保障体系。出台《淮南市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实施方案》,建立长效经费保障机制,切实维护流动儿童权益。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政策,一季度,累计发放基本生活费702.3万元、同比增长41.4%,惠及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781名。

  • 我市多举措防范应对自然灾害风险

    本报讯 今年以来,我市着力构建覆盖全灾种、全过程、全方位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取得积极成效。

    为应对自然灾害风险,我市健全工作机制,整合设置市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建立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常态与非常态下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建立健全与水利、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间灾害事故应急联动,凝聚工作合力。与此同时,我市还以气象、水文预报预警为先导,及时开展会商研判,进行针对性部署。建立“市县乡村”4级1435名灾害信息员体系,完善预警响应联动机制,制定实施细则,实现“预警-处置-反馈”闭环管理。

  • 严格管理保安全

    今年6月是第24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淮南淮上渡口结合《内河渡口渡船安全管理规定》,制定更为规范严格的安全运输细则,确保汛期安全生产。图为6月3日,渡口工作人员在引导车辆有序上下船。

    本报记者 张 越 摄

  • 第5期企业家大讲堂聚焦“人工智能+”

    本报讯 日前,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学技术局、市营商办、市工商联主办的淮南市2025年第5期企业家大讲堂举行。部分市直单位领导及企业代表等100余人齐聚一堂,共探发展新路径。

    本期大讲堂以“聚焦前沿赋能 助力企业升级”为主题,特邀行业权威专家带来知识盛宴。省科技厅人工智能处赵辉博士凭借深厚的政策研究功底,围绕“人工智能+”行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专题授课,深入解析人工智能发展政策与趋势,为企业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点亮前行灯塔。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标准所测试认证部高级工程师刘杰,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及相关申报政策进行专业培训,结合丰富的项目经验,分享前沿理念与实用方法,让企业对转型路径与申报要点有了清晰认知。

  • 扩容引智聚势能 淮南职教启新章

    本报讯 近日,淮南职业教育集团会议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淮南联合大学举行。会议聚焦深化产教融合,共绘职教发展蓝图,完成集团换届并聘任9名产业教授,为区域职教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为优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大会依据《安徽省职业院校产业教授选聘办法》,向9位来自企业的杰出专家颁发安徽省产业教授聘书。集团同步完成换届,新增14家副理事长单位和30家理事单位,涵盖政府部门、重点企业、协会、中高职学校、医院、知名企业等,成员单位总数显著扩充,协同网络更加坚实。

  • 我市积极开展“送戏进万村”文化惠民活动

    本报讯 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我市大力实施“送戏进万村”民生实事,以“送戏”弘扬传统文化,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截至4月底,全市已完成“送戏”演出563场,年度任务完成率63%,受益群众41万人次。

    精心部署早启动。去年12月,及时召开2025年“送戏进万村”工作推进会,提前安排部署,1月初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送戏进万村”活动的通知》。加强组织,指导各县区迅速开展招标采购工作,保障了春节期间群众家门口看戏需求。精心策划省、市、县联动,组织实施“送戏”省、市、县三级示范展示活动,进一步促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 市检察院强化普法宣传产品供给侧建设为社会治理赋能提效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市检察院采访获悉,该院聚焦“八五”普法规划要求,创新打造包含28个典型案例、31部普法短视频在内的数字化普法素材库并向社会发布。该素材库通过“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模式,向社区群众进行投放,内容包括涉法涉诉信访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刑事罪名解读、民事检察监督与公益诉讼检察案例宣讲、未成年人保护微电影等,涉及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 端午假期我市水路运输安全平稳有序

    本报讯 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提前分析研判,科学组织运力,端午假期,全市水路交通共组织投放运力75艘次、客位数2559位次、安全运送乘客4.78万人次、运送车辆7897万台次,客运量同比增长14.46%、运送车辆同比减少19.26%。全市未发生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和乘客滞留现象,航道通航状况良好,港口生产和建设高效有序,水上交通安全形势呈安全稳定态势。

  • “光盘行动”引领文明旅游“新食尚”

    本报讯 文明餐桌是社会文明的缩影,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端午假期,市文化和旅游部门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加大文明餐桌宣传力度,引导游客自觉抵制餐饮浪费陋习,要求各家星级宾馆、饭店摆放“文明用餐”温馨提示牌,并在餐厅墙面、柱面张贴“文明用餐、健康饮食”主题宣传画,共创文明旅游良好环境。

  • 节日消费要理性 莫让“盛宴”变“剩宴”

    本报讯 端午假期,市民鲍先生参加了一场婚礼。荤素满桌、觥筹交错,待到宾主散去,盛宴转眼变“剩宴”。“宴席上浪费多,主要还是讲面子的问题。”鲍先生说,婚宴要回归分享幸福、互相祝福的初衷,既体面而不失实惠,喜上加“惜”,才能喜上加“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讲述了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随着人们节约意识的不断增强,理性消费、节俭用餐已成为日常习惯。但人们在欢聚团圆的同时,往往忘记了“崇尚节约”,造成“舌尖上的浪费”。

  • 安徽省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淮南市举报联系方式

    根据安排,省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时间为20天。进驻期间(2025年6月4日-6月23日)设立专门值班电话:0554-7622802;邮箱:安徽省淮南市A016号邮政信箱;专门微信举报平台:“淮南市生态环境局”微信公众号“督察举报”专栏。督察组受理举报电话时间为每天8:00-18:00。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