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2日 第02版:综合新闻
  • 我市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

    本报讯 日前,市应急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淮南市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溯源调查协作机制》(试行),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探索研究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监管的新举措。

    据了解,我市五部门建立了常态化的事故调查、延伸调查、事故追责、案例曝光、资源共享等全链条溯源调查协作机制。同时,聚焦电动自行车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包括电动自行车及配件问题、改装和上牌问题、停放使用问题及登记核验问题。实现电动自行车跨部门信息互通共享,共同推进协作机制落实,有效形成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工作合力。

  • 以法治力量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梁澹云

    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充分发挥商事审判职能作用,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妥善化解各类商事纠纷,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

    切实强化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和审判自觉,牢牢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把做好商事审判工作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结合起来,认真贯彻落实政法工作条例,围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等,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司法保护的实施意见》等,组织开展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持续推动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关营商环境、案案都涉营商环境”的服务大局意识。

  • 一线职工疗休养 助力赋能再出发

    本报讯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一步关心关爱职工身心健康,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工作热情,近日,淮南经开区总工会组织19家单位、21名一线职工赴黄山太平湖疗养基地开展疗休养活动。

    本次疗休养活动坚持“疗”“休”并重、“医”“养”结合,组织职工开展了游览自然风光、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体验非遗文化等活动。活动充分围绕职工需求,精心策划与服务,整体行程充实、内容丰富,让职工们在惬意的环境中更好地放松身心,缓解了压力,开阔了视野。活动期间还安排了座谈会环节,中国好人、省劳动模范蒋美义结合自身经历为职工们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通过劳模的榜样力量,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 增强质量意识 提升产品质量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近日,中能建建筑集团淮南至精钢结构分公司举行“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增强全员质量意识,推进高质量发展。据悉,2024年“质量月”活动主题为“加强质量支撑,共建质量强国”。企业制定了“质量月”活动计划,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严把产品质量关,提高客户满意度,全力打造创新、绿色、数智化的全新企业形象。图为企业员工在“质量月”活动主题横幅上签字承诺。

  • 为市民营造安全放心节日消费环境

    本报讯 记者从谢家集区了解到,随着中秋国庆“两节”的日益临近,谢家集区市场监管部门全面启动节日期间重点行业领域监管工作,以实际行动守护节日市场秩序,确保广大市民度过一个安全、祥和的节日。

    在食品安全方面,谢家集区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对月饼、肉制品、水产品等节日热销商品的检查力度,严查过期变质、以次充好、过度包装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针对大型超市、餐饮单位等重点场所,开展专项检查,督促经营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创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在特种设备安全方面,重点对宾馆、商超、酒店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电梯、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进行全面排查,严防出现安全隐患。要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切实加强节日期间的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节日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此外,针对节日期间群众关注的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和缺斤少两问题,执法人员还加强了价格和计量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哄抬物价、价格欺诈、计量作弊等违法违规行为,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了市场主体诚信经营、依法经营意识,有力维护了市场秩序稳定,为市民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节日消费环境。 (本报记者 苏 强)

  • 退役不褪色 “最美骑手”挺身护民安

    在2024年第二季度“淮南好人”评选中,退役不褪色、“最美骑手”挺身护民安的凤台县凤凰镇司法所司法协理员孙雷被评为见义勇为类“淮南好人”。

    今年43岁的孙雷是一名退役军人,之前从事外卖配送工作。他始终以一名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恪守“外卖无小事,件件都重要,没有十全十美的商品,但有百分之百的服务”的初心,累计配送3.4万单,总里程12.3万公里,被公司授予“最美骑手”称号。

  • 甘蔗产业铺就“甜蜜”增收路

    近日,在寿县板桥镇邹祠村的甘蔗种植基地,现场劳作人员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驻村工作队及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公益岗位人员正有条不紊地为大棚内的甘蔗覆土、疏叶、浇灌。

    望着翠绿粗壮的甘蔗,村党总支负责人兴奋地说:“去年我们尝试着种植了二亩多甘蔗,在精心管理下,当年获取效益3万多元。甘蔗产业让我们尝到甜头,所以我们今年又扩大了种植面积,让村集体经济‘节节高’。”

  • 开展帮扶排查加强防返贫监测

    本报讯 近日,凤台县刘集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据悉,该镇结合镇情,多次召开防返贫监测帮扶排查工作专题会议,围绕住房安全、教育帮扶、饮水安全、产业帮扶、医疗保险、困难家庭救助等相关政策进行了全面分析解读。对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排查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确保帮扶排查工作到村、责任到人、措施到户。

  • 守望阳光 为爱放歌

    本报记者 贾 静

    30年前,潘集中心学校教师王美荣走上三尺讲台,在一所简陋的村办小学——潘集区后圩小学,开始了她的教书育人征程。她和无数的乡村教师一样,把自己的青春芳华写在了广袤的乡村,滋养了一批批渴求知识的乡村孩子。

    1994年,家住田家庵区的王美荣怀揣着梦想来到潘集与怀远交界的后圩小学——一所典型的偏远薄弱学校。映入眼帘的是两排低矮的泥墙瓦顶房子。虽然很意外,但初为人师的激动,使她渐渐忘记了环境的艰苦,浑身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孩子们,各个淳朴可爱。然而,有一次她还是差点儿背铺盖回家。有一年放寒假的前一天,大雪封路,王美荣把学生们送走后,收拾东西,准备第二天早上带着跟她上学的儿子从学校回田家庵。交通的不便、行路的艰难让孩子哇哇大哭。那一刻,她的心如针扎一般,想调工作的想法在心中升腾。但是一想到学校里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她的心又不由自主地柔软了。年后开学时,王美荣把儿子留在田家庵上学,自己决定住在学校,两个星期回家一趟看儿子。就这样,王美荣一晃在这所村办小学待了近30年。

  • 监督结对帮扶 护航乡村振兴

    本报讯 近日,凤台县钱庙乡对辖区陈圩、刘楼等村村级帮扶联系人今年开展入户走访及相关政策了解及宣传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项督查。

    该乡通过实地走访、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对脱贫户、监测户的包保干部和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履行情况开展监督,了解帮扶人是否准确掌握帮扶对象家庭、经济情况,是否准确掌握最新帮扶政策,是否帮助脱贫户、监测户解决实际困难,多角度查找问题。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反馈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督促其立行立改。在陈圩、刘楼、张池等脱贫出列村,工作人员认真听取了驻村工作开展情况,并详细了解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等工作,以及驻村干部在岗履职和纪律作风情况。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