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5日 第A01版:综合新闻
  • 呵护“地球之肾” 实现和谐共生

    淮南市针对河流湿地、湖泊湿地、采煤沉陷区湿地,分类实施保护和恢复,打造亮丽生态名片——

    水草丰美,群鸟翱翔,水天一色……在淮南市寿县城东南的瓦埠湖湿地公园,游人在岸边散步,候鸟在滩涂嬉戏,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秀美画卷。作为淮河中游面积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瓦埠湖湿地是国家首批8个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之一,并入选安徽省级重要湿地名录。

  • 我市法援“三举措”为农民工维权“撑腰”

    本报讯 为加强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我市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职能作用,开通绿色通道,优化服务流程,持续发力做好农民工法律援助维权工作。

    畅通绿色通道,实现“一次办好”。明确农民工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法律援助,免予核查其经济困难状况。全面畅通农民工讨薪绿色通道,加大专项行动工作力度,对涉及农民工的讨薪案件,做到当天受理、当天指派、限时办结。

  • 比武促成长

    为深入推进人才强企战略,中煤新集公司口孜东矿扎实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工作,为员工素质提升、本领提高建梯搭台,有力调动了广大职工通过勤学苦练、参加考级、技能竞赛、“五小”创新、申请专利发明等成长成才热情。图为日前该矿举办的2022年技能竞赛,吸引了全矿9个工种106名参赛选手同台炫技、展示实力。 本报通讯员

  • 凤台县开展违禁渔具集中统一销毁行动

    本报讯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部门了解到,日前,凤台县开展违禁渔具集中销毁行动,进一步震慑非法捕捞、违规垂钓行为,全面营造了“不敢捕、不能捕、不想捕”的浓厚社会氛围。

    在淮王鱼保护区淮河边,工作人员将所查获的8条涉渔“三无”铁皮划、70条禁用网具地笼、507根违规钓具,以“剪、破、拆、压”的环保方式进行了集中销毁。据了解,今年以来凤台县持续贯彻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始终坚持高压严打态势,先后出动执法人员1171人次,开展“渔政亮剑2022”“冬春攻势”“夏季攻势”等专项执法行动,加大与公安、交通、海事、市场监督等部门的快速联动,对非法捕捞、违规垂钓等违法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查处了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案件,截至目前,共查处涉渔违法案件17起,移交公安2起,涉案人员6人。下一步,凤台县农业农村局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持续开展联动执法巡查,强化违禁渔具生产、销售、存储、使用全链条管控,深挖违法违规线索,保持严厉打击非法捕捞高压态势,全力维护淮王鱼保护区凤台段水生生物保护区禁捕禁渔秩序,推动渔业秩序持续规范有序。 (本报记者 苏 强)

  • 毛集实验区多措并举打造幸福河湖

    本报讯 毛集实验区采取强化河湖长管理、实施整治工程、建立建管机制等有力措施,围绕焦岗湖流域,多措并举整治区内河流水系,积极打造幸福河湖,截至目前,辖区内各条河流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水清岸绿格局初步显现,提升了沿线群众幸福感。

    毛集实验区强化河湖长管理,严格按照河湖长管理要求,各级河湖长认真开展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交办,限时整改,全区各级河湖长今年以来已开展巡查600余次,其中,区级河湖长开展巡查30余次,发现并交办问题27条,已全部完成整改。为彻底改善水质,完善管网功能,实现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毛集实验区先后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公路河整治工程、亚行管网工程(含城区、园区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技改工程、截污导流工程、西淝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焦岗湖流域面源治理工程等多项工程,工程效益得到较好发挥。毛集实验区建立建管机制,制定出台了《毛集实验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毛集实验区河湖长制管理办法》等文件,把日常巡查、工程建设、后期管护等有效结合,并实行奖罚分明的考核办法,明确了责任分工和奖惩措施,为进一步推动河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毛集实验区以幸福河湖创建为契机,为其他河湖管理提供经验和示范,目前,颍凤河毛集段作为列入省级幸福河湖创建河段已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省级验收成功后,毛集颍凤河将成为毛集实验区第一条幸福河湖。 (本报记者 苏 强)

  • 健康义诊送温暖 服务群众零距离

    本报记者 何婷婷 本报通讯员 袁誉宁

    12月10日至12日,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高新区分院举行开诊一周年大型健康义诊活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组织总院“江淮名医”及有关专家在高新区分院坐诊,为群众提供疾病检查、健康咨询等服务,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 建好农家书屋仓 丰富群众精神粮

    本报讯 近年来,寿县众兴镇通过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持续拓展服务途径,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以灵活多样的模式在当地儿童和群众的心中播撒下文化的种子,点亮了乡村文化振兴的“靓丽风景线”。

    保投入,强阵地。依托政策资金帮扶,每年根据需求有序扩充图书数量,添置图书置物架,推动书屋基础设施更新升级。目前,配备了一个综合文化站和8个农家书屋,书屋配备农业、科技、少儿、文化等类别书籍。为更好地用文化力量助推乡村振兴,该镇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文化站及农家书屋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共用。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