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9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互致贺电。
习近平指出,50年前的今天,中日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重大政治决断,揭开了两国关系崭新篇章。50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共同努力下,双方先后达成四个政治文件和一系列重要共识,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重要福祉,也促进了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
(一)使命·新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
2012年11月1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新一届中共最高领导层的首次集体公开亮相吸引了全世界目光。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庄严宣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报讯 9月29日下午,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关于贯彻落实省委书记郑栅洁来淮调研交办事项具体举措的任务清单》、市县法治建设工作督察情况的汇报,审议《淮南市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委书记任泽锋主持会议。
本报讯 9月29日上午,淮南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开馆仪式,市委书记任泽锋宣布开馆。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志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儒江,市政协主席蔡宜骅,市委副书记汪谦慎,市委秘书长胡东辉出席仪式。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邬平川致辞,副市长张劲松主持仪式。
本报讯 9月29日上午,淮南市人民政府、合肥海关《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在淮南海关举行。市委书记任泽锋,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志强,合肥海关关长、党委书记辛建民,合肥海关政治部主任、党委委员吴向前,市委副书记汪谦慎,副市长王启超出席座谈会和签约仪式。
本报讯 9月29日上午,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淮南联动创新区揭牌仪式在淮南经开区举行,此举标志着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淮南联动创新区建设开启了新征程,标志着我市对外开放平台建设迈上了更高层次,是我市对外开放的一件大事、喜事,必将带动我市外向型经济取得更多更好成绩。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志强出席揭牌仪式并揭牌,副市长王启超主持。
本报记者 张 鹏
十年来,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需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群众生活,将“安居”淮南提升到“宜居”淮南的新阶段。
这十年,是淮南城市功能愈发完善的十年。市城建部门按照“产业空间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土地节约利用,居民方便宜居”要求,不断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吸引力。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淮南高新区以路网建设构筑城市骨架,年内完成南纬八路等7条新建道路建设和南纬四路、南经十六路等道路扩建工程。老城区重点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惠利大道、淮陈路、建北路、谢三路已陆续竣工通车。谋深谋细舜耕山东支一路等过山通路、楚都大道、十涧湖东路等过境通路前期工作,着力构建快速路、主次干道和支路级配合理的城市路网体系。全市各类“断头路”被打通,城市路网密度不断提升,现全市道路总长度为1322.41公里,道路面积2738.35万平方米,较2011年末分别提高了75.7%、155.4%;城市功能愈发完善,主城区路灯节能及智慧化管控升级改造完成,市政管养的3.2万盏路灯实现“一张网”智慧管控,停车场建设行动全面开展,逐步缓解了我市停车难问题;城市排水能力提升明显,雨水管网建设推进迅速,新改建主城区雨水管网165公里,完成13条道路16个易涝点整治,畅通城市排水泄洪通道70.6公里,新改建新曹咀、龙湖、十涧湖、大涧沟等4座大型排涝泵站,城区排涝能力达到187.5m^3/s,较2011年末增长了6倍,大大提高了排水防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