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1日 第01版:头版
  •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发生全面、深刻、根本性的变化,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党、国家、人民、军队、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习近平同志围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规律,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论,是指导我们做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良好文化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 省政协来淮开展“老有所学行动”民主监督

    本报讯 9月20日上午,省政协副主席韩军率省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组来淮开展“老有所学行动”民主监督。市委书记任泽锋,市政协主席蔡宜骅陪同。省政协副秘书长、提案委员会主任曹国强,安徽老年大学教务长聂晓华,市政协副主席董众兵参加。

    在田家庵区洞山街道锦里社区、黎明社区,韩军一行深入查看活动室、场馆和工作机构建设,详细了解各类文体活动项目开展及生活服务保障情况,与正在参加活动的老年人亲切交流,并向社区老年教学点捐赠图书资料。在市老年大学,韩军一行实地查看学习活动场所,详细了解老年大学布局、功能设置、设施设备、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情况,现场听取我市老年大学(学习点)建设和教学活动开展情况。

  •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抓紧抓实秋收工作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本报讯 9月20日下午,市委书记任泽锋赴毛集实验区、凤台县调研乡村振兴和秋收工作。他强调,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乡村富起来、美起来;抓紧抓实秋收工作,确保颗粒归仓,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副市长程俊华陪同。

    任泽锋首先来到毛集实验区焦岗湖镇穆台村宋台村民组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他随机走访了部分脱贫户,详细询问收入来源、生产生活等情况,叮嘱当地部门要千方百计拓宽脱贫户的收入来源,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他与区镇村干部亲切交谈,了解村里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土地复垦和农业生产“大托管”、增加村集体收入等情况,并实地察看了村容村貌。他强调,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 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2年第9次学习(扩大)会议召开

    本报讯 9月20日下午,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2年第9次学习(扩大)会议在市政务中心召开。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蔡宜骅主持会议并讲话。市政协副主席万继军、陈永多、李大松、李雪莲、张天舒,市一级巡视员张祖保出席会议。

    会议学习了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十一专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并进行了研讨发言。

  • 技能培训促就业

    9月18日,大通区九龙岗镇夏农夏菜村100余名农民在村部接受初级园林绿化技能培训。为解决采煤沉陷区群众就业,今年以来大通区先后举办了初级园林绿化技能等5期培训班,参加培训人数600余人,大家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了职业技能,拓宽了就业渠道。

  • 大爱接力,点亮生命之光

    “安理学子好样的!”“为安理学子点赞,大爱无疆!”“安理大不仅是培养理工人才的地方,更是爱的摇篮!”“凡人善举,挽救生命,人间大爱!为志愿者点赞,向志愿者学习!”……连日来,大家纷纷为安徽理工大学学子接力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义举点赞。

    9月13日,安徽日报相继在微信和报纸上推出《14名同学上演“生命接力”,这所大学不简单!》、《接力捐献,托起生命的希望》报道,在短短三天内,微信报道阅读量便已过万,大家纷纷点击、转发、评论。

  • “能源之城”激荡“绿色交响”

    本报记者 周 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必须还山以青,还水以绿,还天以蓝,还空气以清新,让美丽抬头可见,让幸福触手可得。

    十年来,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两山”理论,高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水平开展生态修复攻坚行动,高强度推进绿色转型,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