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

本报通讯员 柏 松 周 静

2022年06月1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潘集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一改两为”要求,重点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促作风转变等方面,聚焦民生和基层治理领域群众“急难愁盼”的要事、难事,精准谋划,以“小切口”引领“大变化”,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三力”引领乡村振兴开新局

党建“动力”助推产业发展。指导各乡镇全面谋划储备乡村特色产业帮扶项目,落实到村到户产业帮扶项目补贴,今年,已分三批安排到户产业项目174个。逐步提高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2022年已投入3595.58万元,占比达57%。加强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截至4月底,全区187座光伏帮扶电站综合发电能力提升至100.7%。

党建“活力”促进农民增收。把党的力量“挺”在农村一线,继续稳定“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机制,141个村全部实现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选优派强36支108名驻村工作队员入驻36个乡村振兴重点村、示范村,持续增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党建“合力”助力脱贫就业稳中有升。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作用,依托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全面摸清摸准脱贫劳动力就业状况,目前,全区脱贫人口务工6229人。全区4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55名脱贫人口“家门口”就业,区人社部门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吸纳脱贫人口370人,利用光伏电站收益开发村内公益性岗位275个。

“三加”助力基层治理提档升级

围绕农村环境整治,发挥“党建+志愿服务”旗帜作用。面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老大难”的现状,芦集镇制定环境整治任务清单,构建“1+1+N”团队志愿治理模式,由1名包村领导,1名村书记,N名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组成,积极引导党员志愿者转变观念,由“要我来”到“我要来”。今年以来,芦集镇组织100余名党员志愿者率先动起来,带头落实门前三包,认真做好村民房前屋后违规搭建、乱搭乱放、河塘漂浮物清理等工作。

围绕乡风文明建设,发挥“党建+积分评比”促进作用。祁集镇围绕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环保卫生、热心公益等6个方面17条具体内容,采取“6+X”正向积分和9类负面清单扣分相结合的形式,对村民村级文明建设参与情况进行一季度一评比、半年一汇总、一年一表彰。2021年,祁集镇黄岗村向135位村民兑换积分9600分,发放物品842件。

围绕信访矛盾化解,发挥“党建+网格管理”引领作用。架河镇在镇村两级联动开展信访工作的基础上,围绕党建引领乡村网格治理体系,以11个村19个网格党支部、42个网格党小组、62个网格为“聚力点”,确保网格内每户至少选择1名户代表进群,实现格内人口全覆盖。今年,架河镇先后化解7例信访隐患,实现矛盾纠纷在网格发现、风险隐患在网格化解、群众满意在网格提升。

“三抓”推动镇村干部转作风履好职

抓督察促落实,压实党建工作“责任链”。聚焦工作落实,开展季度党建督察,每季度督察情况与乡镇年度综合考核、村级量化考核结果相挂钩,树立实干导向,激励镇村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坚持召开季度组工例会,通过直观的数据对比和实例通报,全面展示各乡镇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对工作靠后的乡镇则指出症结所在,督促抓好工作整改落实。

抓履职促提升,压紧比学赶超“思想弦”。围绕“班子运行顺不顺、工作能力强不强、精神状态好不好、群众反映怎么样、矛盾问题有没有”,扎实开展村“两委”换届回头看,梳理新班子在工作开展、制度落实、班子运行等方面突出难题。充分发挥学习强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平台作用,通过学中干、干中学,确保班子凝聚力进一步提升、党组织书记作用发挥明显。

抓作风促自律,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持续抓好镇村干部纪律作风建设,对发现的苗头问题立即提醒,听到的民意立即反馈,确保对镇村干部的监督形成常态、取得长效。强化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日常管理,围绕环境卫生、“三务”公开、牌匾悬挂、干部仪表及值班纪律4方面内容,开展集中整治,提振基层干部精气神,推进基层党建全面进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