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捧出“为民真心” 奏响“幸福欢歌”

——寿县板桥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2021年04月20日

本报记者 贾 静

“一查居住房屋漏不漏,二查贫困人口符不符,三查致贫原因准不准,四查政策享受全不全,五查措施成效少不少,六查当年收入够不够,七查扶贫资料齐不齐,八查精神面貌好不好,九查家庭环境差不差,十查帮扶工作细不细。”在寿县板桥镇,扶贫干部们在一步步的摸索和实践中凝练出了独属于他们的“致胜法宝”——“十步排查法”。

正是这种脚踏实地和躬身入局,让板桥镇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收获颇丰。板桥镇党委也于近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席草种植和加工是板桥镇群众的重要脱贫渠道。板桥镇也是全国最大的席草种植基地,在全国四大席草基地中产销量第一。在这里,家家种席草,户户会编织,已经形成特色种植和加工席草产业链,带动周边农民致富,许多贫困户都因种植席草从而顺利脱贫。正是因为深知“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板桥镇深究、深查发展潜能,根据当地种植席草、织席的传统产业优势,依托省草席基地,坚持“公司+农户+科技+基地+协会+专业合作社+市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目前,板桥镇现有席草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个体席草编织户1700多户,拥有各种草制编织机2400余台,生产各类草席年创产值约6亿元。

温氏养猪大型扶贫产业项目也是板桥镇的特色之一。板桥镇利用1405万元产业资金,在板桥街道境内建设6栋11400平方米温氏养猪产业车间。项目年收益126万元,带动225户480人受益。对于有产业发展能力的大户和贫困户,温氏集团与其合作,在种苗、技术、销售上充分合作,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共赢。

以龙头带动广大农户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逐步打败了脱贫致富路上的一个个“拦路虎”,迎来了乡村振兴的希望和曙光。

如果说发展特色产业为板桥镇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所有群众搭起了通向致富的“通衢大道”,精准扶贫就是板桥镇为困难群众专门定制的“专属通道”。

为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三精准、三保障、三落实”工作机制,板桥镇配齐配强帮扶干部队伍,全镇12个村街县级以上7家帮扶单位、镇级5家单位参与帮扶,村级配备专兼职扶贫专干24名,474名干部参与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为提升帮扶干部能力,镇党委邀请县级扶贫业务人员分批次集中对帮扶干部进行培训,提升帮扶干部政策知晓率、增强实际帮扶能力。五年来共计集中培训32场次。同时,坚持“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退尽退”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民小组、村民代表大会评议作用,让最大多数群众参与,严把贫困户进入和退出关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落实月走访做到精准识别,帮扶责任人与村包组干部每月到户走访一次,对贫困户家庭人员及生产生活信息进行跟踪了解,及时更新信息。充分落实精准帮扶促进政策到村到户,驻村工作队根据村级实际,深入谋划实施产业到村到户项目,想方设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帮扶责任人为贫困户对照脱贫攻坚相关政策,量身打造“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措施,促进各类政策落地见效。在月走访中,重点监测脱贫户的收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发现已脱贫户家中有重大变故可能导致返贫的,镇村有针对性地加大帮扶力度、进行重点帮扶,消除返贫风险,确保稳定脱贫。

健康脱贫门诊51793人次,救助金额835.2万元,住院7155人次,救助金额2378.2万元;危房改造及修缮共计投入751.73万元,共为686户解决住房问题;3个贫困村自来水管网全覆盖,为贫困户边缘户免费安装自来水,非贫困村有序推进自来水管网全覆盖;全镇13座村级光伏90座户用光伏电站运维正常,产业扶贫共实施113个项目;因地制宜积极开发60个公益性岗位,已安置贫困人员43名,前后组织4期农作物种植技能脱贫培训,共培训200余名贫困劳动力;为489户贫困户办理财政贴息250.476605万元……王楼、邹祠、双门街道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全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凝聚着板桥镇“真扶贫、扶真贫”的“良苦用心”和“为民真心”。

田野乡村间,一幅幅脱贫攻坚的生动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逐梦小康的宏伟目标正在逐步变为现实……“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板桥镇将信心满怀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