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九个节气,立冬不仅是季节更迭的转折点,更是中华文明“藏养”智慧的生动体现。《淮南子·天文训》从天文学角度阐释:“立冬,斗指西北维,为立冬”,指出其天象标志为北斗七星斗柄指向西北方位。对坐落于淮河之滨的淮南而言,立冬既是自然气候的转换节点,也是地域文化的沉淀阶段,折射出淮河流域千年来人与自然互动的生存哲学。
从节气本质看,立冬的重要性源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内在逻辑。古人通过观测天象确定时令,将立冬视为“四时之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描述“水始冰,地始冻”,精准概括了气温下降、生物蛰伏的自然现象。在依赖自然的传统农业社会,立冬是农事周期的关键分界:秋收完毕,粮食入库,家畜归圈,人们从繁忙的田间劳作转入“休养生息”阶段。这种“收藏”并非消极停滞,而是为来年春耕储备能量,体现了“生生不息”的循环思想。同时,立冬作为“八节”之一,是古人祭祖祈福的重要时节。《周礼》所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反映了其在传统礼制中的重要地位,使之成为凝聚族群认同、传承文化记忆的精神载体。
在气候与生态层面,立冬是我国南北气候格局变化的标志性节点,对淮河流域的影响尤为显著。淮南地处淮河中游,位于南北气候过渡带,“橘逾淮为枳”的地理特性,使立冬在此展现出独特的气候风貌。立冬后,北方冷空气持续南下,淮河由秋汛期转入枯水期,水面开始结冰,沿岸植被凋零,田野渐归寂静。这一气候转变深刻影响了本地生态节奏:水生生物向深水区迁徙越冬,候鸟沿淮河湿地南飞,各类生物以不同形式遵循“藏”的规律。淮河作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立冬带来的降温与降水变化,既避免了北方地区的严寒干燥,又不同于南方的潮湿温暖,形成了温润适宜的冬季气候,为淮南农作物越冬与特色生物保护提供了独特的自然条件。
对淮南而言,立冬的影响已深深融入地方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淮河流域的农业重要区域,淮南的农耕传统与立冬节气密不可分。立冬前后,农民忙于翻整田地、施加基肥,为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生长打好基础。“立冬耕深翻,来年粮满仓”的农谚,正是世代农人遵循节气规律的经验结晶。如今,虽然现代农业技术改变了耕作方式,但“顺应天时”的智慧仍在延续,淮南出产的优质小麦与绿色蔬菜在立冬后的“藏养”中积累养分,形成了淮河沿岸农产品的独特品质。同时,立冬也是淮南渔业的休整阶段,淮河及瓦埠湖、高塘湖等水域进入禁渔期,渔民利用此时修补渔具、维护船只,为来年捕捞做准备。这种“休渔护水”的传统,与现代生态保护理念一脉相承。
立冬也塑造了淮南独具特色的饮食习俗与民间传统,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现。“立冬补冬,补嘴空”的习俗在淮南广为流传,顺应“藏养”之道,当地人习惯在立冬制备暖身食物。淮南牛肉汤在冬季更显醇厚浓郁,经长时间熬煮的骨汤与软烂牛肉,佐以手工粉丝和烤饼,成为当地人御寒的“能量来源”;此外,腌制咸肉、风干腊肠等传统,既是对冬季食材储存的智慧,也演化为独具风味的饮食符号。在民俗方面,立冬时节的淮南,邻里间分享冬储蔬菜、亲友团聚共话年景,延续着温馨的社区氛围。在寿县等历史文化名城,立冬后的古城墙下,老人闲坐聊天,孩童嬉戏玩耍,历史遗迹与节气韵律交融,构成一幅“天人和谐”的生活图景。
从文化视角审视,立冬对淮南的影响已超越气候与生活层面,升华为深植于地域精神的文化基因。淮南作为道家思想的起源地之一,老子“道法自然”的哲学与立冬“藏养”的节律高度契合。立冬蕴含的“终结”与“潜藏”之意,呼应了道家“知止不殆”的智慧,提醒人们在劳作之后需懂得沉淀与蓄力。这种精神深刻影响了淮南人的处世态度——既有淮河儿女的直率坚韧,又具顺应自然的淡定包容。同时,立冬时节的淮南,更显山水意境:八公山霜叶斑斓,与古刹相映成趣;淮河上晨雾弥漫,渔舟与飞鸟共景。这片静谧悠远的景象,滋养了本地的文艺创作,自古至今,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吟咏立冬的诗句。如南宋诗人陆游《晚泊》中“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等诗行,为地方文化增添了深厚的人文积淀。
在当代背景下,立冬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对淮南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与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淮南正以立冬“藏养蓄能”的智慧,在转型发展中积累实力。冬季虽是生产淡季,但淮南借此阶段推进技术研发、调整产业布局、加强生态修复,如自然界的冬藏般积蓄发展动能。近年来,淮南凭借淮河生态资源,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与绿色农业,使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成为推动经济的新动力。在二十四节气的循环中,立冬以其“藏养”特质,启迪淮南人尊重自然、遵循规律;在淮河流域的发展历程中,立冬以其独特的气候与文化影响,塑造了淮南的地域特质与发展方向。
立冬已至,淮水长流,八公山肃穆。在这万物归藏的时节,淮南正以沉稳的姿态积累能量,于冬日的宁静中孕育新的生机。二十四节气的智慧如淮河之水,润泽着这片土地,而立冬作为其中承前启后的重要章节,将继续见证淮南在时代变迁中,谱写更加绚烂的发展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