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面知人生

朱明坤

版次:03  2025年10月30日

每逢腊月廿八,母亲必揉面蒸馒头。面粉如雪倾盆,酵母似雨洒落,中间刨个坑,清水徐徐注入。这便是我最早见识的天地造化,黄土成泥,白粉成团,皆是加水揉搓的功夫。

母亲揉面最见功力。先五指搅动成絮,再掌心按压成团。太干时加水如添寿,须细细缀补;过湿时撒粉似补阙,要轻轻点化。总说:“面知冷暖人知心,揉到头自然光亮。”

我看那面团吃劲时的变化。初时散漫如沙,渐次粘连成体。母亲肘腕发力,面团在案板摔打出节奏,时而折叠似叠被,时而旋转似磨盘。有时面裂如龟背,她蘸点水抹平;有时粘手似胶漆,便拍些薄粉化解。这般调理,竟似老吏断狱。

想起自己职场挫折。那年方案被否七次,愤然欲辞。母亲隔夜送来馒头,指着裂口说:“你看这纹,是揉面时劲大了些。蒸熟反倒开花,甜味都从这儿溢出来。”果然,那带裂痕的馒头格外香甜。

真正妙在醒面时辰。揉透的面团要卧进盆里,盖着湿布暗自发酵。看似静默无争,内里却千丝万缕地生长。像人经历磨难后,总需时日消化。苏轼被贬黄州时作《寒食帖》,墨迹狼藉处,何尝不是种心灵的醒发。

上笼蒸制尤见真章。武火催开蒸汽,白雾弥漫中,面团蜕变成馒头。母亲揭锅时总念:“蒸破的馒头笑开口。”那些微微裂开的,往往最是松软。恰如人心,稍有缝隙方能容物。

后来我也学揉面。初时笨手笨脚,面团结块如砾石。母亲示范:“力度要透进去,又不可伤它筋骨。”忽然悟得这恰似育人,紧慢皆需度,刚柔俱要济。《道德经》说“柔弱胜刚强”,面团的柔韧便是明证。

如今每揉面,便觉是在调理人生。干湿恰如得失,揉压好比磨砺。太顺遂时反倒心虚,怕像未揉透的面团,蒸出来硬如石子;遇挫折时却踏实,知道正在发酵增值。

妻子笑我揉面如参禅。其实哪用刻意修行,生活本就日日揉面。和孩子怄气是加水,被工作所困是撒粉,关键都在揉搓的功夫。揉到位了,蒸出的馒头自带麦香;揉不够时,再好的面粉也蒸不出精神。

母亲今年手劲不如前,揉面改由我主打。她坐镇指挥:“那处还欠些火候”“这角需再加把劲”。阳光照进厨房,面粉金尘般飞舞,恍惚见她年轻时揉面的背影,原来人生这场揉面,本就是代代相传的手艺。

馒头出锅时,小儿抢着戳弄。雪白面团弹回原状,留下浅坑渐渐平复。母亲点头:“这面成了。”掰开内里千丝万缕,热气腾出岁月醇香。

原来生命真如面团,须经历揉搓方显价值。裂痕终会化作花纹,压力都化作了结实的纹理。蒸腾之间,平凡食材升华成温饱,寻常岁月揉搓出光华。

世间至理,原在厨房案板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