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推进生态治理 筑牢绿色发展根基

版次:A01  2025年09月30日

本报讯 淮南高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水环境治理、内涝防治和公园城市建设三项重点任务,着力打好生态修复攻坚战,推动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在系统治污净水方面,该区坚持“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长效管理”多措并举,推动源头管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今年以来,新建泰宁大街工业污水处理厂,重点服务中环低碳、芯视佳等核心企业,日均处理规模达5万吨,有效提升园区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能力。同时,大力推进市政污水管网修复与建设,已建成管道26条、总长约135公里,有效增强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实施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对已完成的黑臭水体开展“回头看”,完成河道清淤13万立方米,新建污水提升泵站4座、管网23千米,持续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

为增强城市韧性,该区聚焦内涝治理短板,投资约1亿元启动系统性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对人民公园、周集坝公园及5条水系实施综合改造。对高铁南站、职教园区等重点易涝区域开展工程整治,通过构建“渗、滞、蓄、排”相结合的海绵城市体系,全面提升雨水积存、渗透和净化能力,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明显提升。

在公园城市建设方面,该区持续完善“综合—社区—口袋”三级公园体系,加快推进万茂湖社区公园提升、玉兰大道外排绿化等项目。今年以来,已建成民祥、如意两座城市公园,新增5处口袋游园和5.5公里绿道;预计至年底还将新增4处口袋游园和5.5公里绿道,逐步形成多层次、功能复合的绿色开放空间,实现生态效益与民生福祉同步提升。

(本报通讯员 李子瑞 王诗尧 本报记者 李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