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文明之光 擦亮幸福底色

——记全国文明村镇凤台县城关镇

本报记者 朱庆磊 本报实习生 李哲皓

版次:03  2025年09月30日

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焕然一新的老旧小区,提质升级的农贸市场,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园”,“无线”美好的城市天际,斑马线前的文明礼让,公共文化设施内热情的“红马甲”……近日记者走进凤台县城关镇,文明气息扑面而来。

近年来,城关镇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不断提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质效,推动干群精神风貌焕然、城区环境改善、生活品质提升。城关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无邪教示范乡镇等称号,全镇4个社区获评省级文明社区,9个社区获评市级文明社区。

思想引领,筑牢文明根基。城关镇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理论宣讲、市民教育阵地作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聚焦党的创新理论“谁来讲、在哪讲、讲什么、怎么讲”问题,探索基层宣讲“队伍+阵地+内容+手段”新模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发挥本土优秀人才示范带动作用,与县新四军研究会等共同组建宣讲队伍,把理论课堂搬到群众生产生活现场,分专题、分区域、分场合,实现情景交融,注重互动体验,提高宣讲的渗透率、亲和力,让群众在春风化雨中感受理论的温度、思想的魅力,2024年以来全镇累计开展宣讲活动100余场次、受众1万余人次。全镇2个社区获评县第一届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单位,1个社区荣获省基层宣讲示范单位。

文明培育,弘扬时代新风。城关镇结合法治广场、人才公园、体育公园、口袋公园等建设,打造“身边好人及道德模范”现场专栏,在凤凰湾广场打造新四军—铁军精神英雄事迹文化长廊,在凤城水岸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公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长廊,让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既能“润物细无声”又能“看得见、摸得着”。在移风易俗方面上,该镇把反对餐饮浪费、抵制高额彩礼等不良习俗,培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将人居环境整治与文明乡镇创建深度融合,外塑“乡镇好形象”,内炼“文明好风气”。持续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5000份,开展文明养犬宣传活动。近年来,该镇共涌现“中国好人”“安徽好人”“淮南好人”等各级好人近30名。设立廉政文化廊,打造好人长廊、诚信示范一条街,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文明实践,擦亮幸福底色。城关镇注重加强阵地建设,建设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镇综合文化中心配备各类先进设施设备,丰富文明实践阵地文化供给。制定每月文明实践活动清单,持续开展群众点单——“文明实践我行动”“我在文明实践站过佳节”活动。合理设置17个老年助餐点,联动辖区单位、社区共建单位等开展义诊、义剪、送文艺、包饺子等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实现文明实践活动聚合力。同时,积极发挥文化优势,弘扬火老虎、花鼓灯、推剧、淮河大鼓等国家、省、市级非遗文化,组建花鼓灯队、广场舞、诗词教育学会等各类文化团队40余支,年均举办“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6场,倡树文明新风。坚持每月举办道德讲堂活动,引导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激发群众创建热情,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志愿服务,点亮文明之光。该镇积极整合志愿服务队伍,登记在册志愿者13000余人,2024年累计举办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80余次,服务居民群众2万人次。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制”管理,实行积分兑换奖励,引导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化,发掘关工委工作全国先进个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十佳”五老先进典型吴修朗事迹,打造吴修朗关心下一代志愿服务品牌。吴修朗关心下一代志愿服务项目,2021年荣获淮南市第一届文明实践大赛二等奖,2022年入围全国“四个一百”,为文明城关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