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关工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作为、主动配合”的工作定位,积极开展教育、关爱活动,推动全市关心下一代事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联合授予市关工委“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迈入发展新阶段。
回眸过去,硕果累累:2014年、2017年,市关工委两次被中国关工委、司法部、中央综治办等单位评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2020年,市关工委被评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24年,市关工委荣获2020—2024年度全省关工委宣传报道工作突破奖。凤台县、田家庵区分别被司法部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2017年,市关工委在大通“万人坑”教育馆举办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总台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等中央媒体播出。今年,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来淮调研时作出批示,称赞“淮南市关工委加强政治引领,弘扬‘五老’精神,发挥‘五老’独特优势和作用,守正创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很好的成绩”。
铸魂育人显担当,教育活动成效显著
市关工委坚持多教并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构建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体系。
思想道德教育固根基。深入开展“放飞中国梦、传承红基因”主题教育活动,打造“百、千、万”教育活动和“奋进青春 挺膺时代”市直机关青年演讲比赛两大工作品牌。紧扣时代主题,利用重要纪念日和节庆日,广泛开展“礼赞新中国·争做好少年”,“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等主题征文活动,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文化教育润心灵。广泛开展“阅读伴随我成长”演讲征文活动、“党是阳光我是苗”少幼儿书画大赛,呈现出覆盖面广、佳作纷呈、组织周密的生动局面,充分展示了我市少幼儿的艺术才能,增强了爱党爱国情怀,选送的作品在全省多次取得优异成绩。法治教育护成长。持续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组织法治报告团、法治副校长、“五老”宣讲团等深入学校、社区,开展法治教育和文艺汇演,为中小学生上好“开学第一课”。家庭教育促和谐。办好“弘扬好家风·五老育新人”家庭教育报告会,推广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完善五老“代理家长”机制,连续举办家庭教育师资培训班,开设“淮南网上家长学堂”,提升家教工作的指导和育人水平。科技教育启智慧。联合市科协开展“科技点亮未来”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通过科普大篷车展览、科普讲座等,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县区关工委大力开展“科普知识进课堂”三下乡、“乡村学堂讲科普”等,推动科普资源向基层倾斜,助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
精准服务创品牌,关爱帮扶特色鲜明
市关工委聚焦青少年成长发展中的实际需求,拓展关爱领域,提升服务精准度和实效性。
打造关爱品牌暖童心。常态化开展结对帮扶帮困、捐资助学、助残助孤等关爱工作的同时,倾力打造关爱项目。大通区、洛河镇和步瑞吉关工委创办“四点半学校”,推动放学后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安全管理工作,受到省关工委的通报表彰。寿县堰口镇关工委成立小红帽志愿者爱心服务队,10余年来,累计资助学生1480人次,资助金额80余万元。全市各级关工委既加强生活上关爱,也注重从思想上关心、情感上关怀、心理上疏导,通过探索创新“精神家园”图书室、“暑期托管班”、“爱心妈妈”、留守儿童之家等工作模式,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