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里的慢时光

——读《一茶一盏》

版次:03  2025年09月28日

彭忠富

茶生于自然,承天地之眷顾,与物候、时令、风土生息与共。一盏茶里蕴含着生活的诗意和暖意。作家吕峰以茶会友、以茶观心、以茶为文,其新作《一茶一盏》,恰似一杯温度刚刚好的清茶,不喧哗、不焦灼,只是静静地氤氲着热气,引领我们走进一个属于茶、更属于心的世界。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茶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生活的书。

吕峰以铁观音、竹叶青等36种茶为线索,编织出一幅融茶事、人情、风土与哲思于一体的文化长卷。他写茶,但不局限于茶。他写的是茶背后的山岚雾气、制茶人的双手、饮茶时的晨昏,以及那一盏茶中所映照的万千人生。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言:“一盏茶里,有四时之美,有草木之气,有世味之欢,有浮生之乐。”这种将物事与生命体验相融合的笔法,使得本书脱离了单纯的知识介绍或风味品鉴,升华为一种生活美学的实践。

吕峰的笔下,茶是媒介,人才是主角。他深入茶山野岭,拜访茶农、僧侣、手艺人,记录下许多动人瞬间。呼伦贝尔冬夜里煮茯砖的高崇弟、昆明铁路边泡“月光白”的以西弟、靖港古镇斜阳下啜饮“祖母红”的菊姐……这些平凡人物的不平凡故事,构成了这本书最温暖的底色。作者并非以猎奇或俯瞰的视角书写,而是真诚地融入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正是这些充满烟火气的人物,让我们看到:所谓慢生活,并非逃避现实,而是于日常中提炼诗意,在朴素里发现深厚。

书中语言清澈舒缓,富有诗意却毫不造作。吕峰善用短句,文字节奏自然如流水,仿佛模拟了泡茶时水注茶叶的舒缓过程。他写滇红“像云贵高原的落日坠入茶盏”,写月光白“汤色先黄后红再黄,宛如月光下变换舞姿的俏佳人”,比喻新颖贴切,画面感极强,既显文人之雅趣,又不失生活之真味。这种文字风格本身就在践行着“慢”的哲学——唯有慢下来,才能观察得如此细致,品味得如此透彻。

本书结构亦见匠心。分为“世味煮成茶”“闲饮浮生茶”“茶中故人来”“觅茶红尘外”四辑,从日常饮茶之趣,到人生际遇之思,再到万物共生之悟,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读者仿佛跟随作者一步步从茶味品至人生味,从外在物质走向内心观照。这种编排不仅体现了内容的丰富性,更暗示了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向——从忙碌外在追求转为安静内在安顿。

在效率至上、速度争先的今天,吕峰通过《一茶一盏》发出了一个温和而坚定的提醒:生活还有另一种可能。这种可能就藏在一盏茶的时间里——那是一个允许我们发呆、沉思、与友人闲谈、与自己相处的空间。书中那种对器物的爱惜、对缘分的珍视、对自然的敬畏,正是对抗浮躁的一剂良方。

本书是一册诗意书写、兼具雅趣与知识性的茶文化随笔,更是一次行走茶山、遍访名茶的深度人文记录。吕峰不说教、不艰深,只是静静地展示一种专注、宁静、富有情感的生活态度。正如书中提到的明人陆绍珩所言:“一生清福,只在茗碗炉烟。”吕峰用他的文字让我们相信:漫漫人生,有茶喝,有闲喝茶,即是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