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全面推进,基层执法大队的职能、队伍和机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场改革不仅是执法领域的一次重大调整,更是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在这一过程中,党建工作如何发挥引领作用,成为基层执法队伍能否实现融合、规范和提升的关键。
一、改革赋予党建新机遇
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核心是职能整合、队伍归并和机制重塑。过去分散在公路、运政、水路等不同条线的执法力量,如今统一到综合执法大队的架构之下。对党建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一方面,队伍整合打破了原有的部门壁垒,提供了党建工作的统一平台,为形成合力、凝聚共识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职能重塑拓展了执法范围,责任更加重大,党建必须紧紧围绕“规范执法、廉政防控、服务群众”来确定方向。更为重要的是,改革带来的机制磨合、思想冲突和廉政风险,都呼唤党建成为稳定人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稳定器”和“粘合剂”。
二、改革倒逼党建新要求
当然,机遇背后也隐藏着挑战。首先是思想融合的难题。来自不同执法领域的人员,原本的观念和习惯差异较大,要在短时间内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并不容易。其次是组织架构的适配问题。党支部如何设置,党员如何管理,都需要结合新的编制和职能重新调整。
同时,“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在一些单位不同程度存在。执法任务繁重,容易导致党建工作流于形式。再加上执法权集中、自由裁量空间较大,廉政风险防控的压力随之上升。如果党建工作跟不上节奏,极易造成队伍纪律松弛、作风漂浮。
三、基层探索带来有益启示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基层大队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新模式。某大队推出了“党建+执法标准化”模式,设立党员示范岗、责任区,让党员在办案流程中率先垂范,推动执法更加规范透明。另一大队则通过“支部联建、党员结对”,促进不同来源人员的思想和感情融合,解决了改革初期的“磨合期”问题。
这些探索说明,党建工作只有紧扣改革实际,找到与执法业务的结合点,才能发挥出真正的效能。党建不是业务之外的“附属品”,而是推动执法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四、党建引领执法融合的路径选择
在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基层交通运输执法大队的党建工作需要走出一条新路子。
第一,强化思想建设,凝聚队伍共识。要结合改革实际开展专题教育,解读政策、明确职责,消除思想困惑。同时,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交通运输法律法规纳入“三会一课”,让党员既学政治理论,也学业务知识,实现思想教育与执法实践的同频共振。
第二,优化组织建设,夯实党建根基。根据业务相近、便于管理的原则重构党支部,推动党小组建在执法一线。与此同时,选拔骨干担任党务工作,常态化开展培训,既懂党建也懂执法,真正做到双向融合。
第三,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建立“党建+执法任务”的联动机制,在专项整治、应急处置等工作中成立党员突击队。探索“党建+规范执法”“党建+为民服务”等载体,让党员带头落实执法程序、带头开展普法宣传,增强群众对执法工作的获得感。
第四,强化纪律建设,防控廉政风险。针对执法权集中的特点,要系统梳理风险点,建立党员廉洁执法清单。通过廉政党课、警示教育、明察暗访等手段,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第五,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党建成效与业务绩效“双挂钩”,推动“党建强、业务优”的导向。通过树立先进典型,表彰优秀党员,营造“以党建促执法、以执法强党建”的氛围。
五、展望:让党建成为基层执法的“定盘星”
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队伍融合、机制磨合、业务拓展都需要时间。但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党建始终是定盘星。唯有通过党建引领,才能凝聚队伍、规范执法、提升效能。
未来,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基层执法大队的党建工作也应走向智慧化与精准化。比如,依托智慧党建平台实现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根据不同执法场景定制党建活动载体;建立政企党建共建平台,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具体举措。
可以预见,当党建工作真正融入执法业务、贯穿队伍管理、落实到每一名党员的日常行动中时,交通运输执法队伍的战斗力、公信力和执行力将得到全面提升,基层执法大队也将在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中展现出新的担当与作为。
(作者单位系淮南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