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门

袁 中

版次:03  2025年09月24日

自幼生长在古城高大门建筑群里,对这里曾经的古色古貌与古风古韵早已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只是从小听人们口口相传,知道这里是清代状元孙家鼐的故居,是状元府所在地。

后来,渐渐了解到孙家鼐是清代咸丰九年状元,一代帝师,曾任光绪皇帝的老师。作为第一任管学大臣,他创办了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前身)。同时,孙家鼐还是文渊阁大学士(清代大学士为内阁核心官员,职权近似宰相),历任要职,卒后谥号“文正”。中国历史上获封“文正”者极少,对推崇儒家思想的文人来说,这是至高无上的殊荣。

直到此时,我才恍然意识到,打小居住、司空见惯的高大门建筑群,竟自带着如此辉煌璀璨的光环。此刻,幼时生活的诸多片段在脑海里纷至沓来,不能自已。这也是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难以割舍的情感使然。

在我的认知里,小学时,状元府高大门建筑群堪称美轮美奂的古典艺术品。它坐落在古城北街,是座极具古建筑风格的庞大宅院,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楼台耸立,庭院深深,长廊宛转,春花夏荣,秋果冬藏,堪称古城佳园。其正门面朝西,周遭与北过驿巷、西大寺巷相接,诸多建筑通过曲廊、围墙分隔,各自成为相对独立的院落体系。

这些建筑均为青砖木质结构,不用铁钉,采用榫卯结构严丝合缝,造型雅致古朴,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风格与高超技艺。古建筑俱为砖墙小瓦,飞檐翘角,其时还能看见屋檐的滴水瓦当。行走其间,仿佛时光倒流,能欣赏艺术珍奇,感受文化积淀,领悟心灵澄静。

古建筑墙面多为黛青色砖体,斑驳陆离,色泽深沉,带明显岁月风化痕迹。有的墙缝中藤蔓丛生,还开出或白、或黄的小花,不受羁绊,色彩缤纷,争艳斗奇,摇曳多姿。许多墙面至今保留着刻有栩栩如生图案的砖雕,这些图案或古拙质朴,或飘逸洒脱,或雄浑厚重。虽随时间流逝略带模糊,但细细辨认,仍形神兼备,尽显艺术美感。

高大门建筑群有两个堪称神奇的艺术特点。从高空俯瞰,诸多建筑排列有序,呈现汉字“寿”的形状,既合古城寿州之“寿”,又暗寓长寿之意,其匠心独运让人叹为观止。另一个特点是廊檐曲折相连,极尽通幽之妙,雨天从正门走到府邸尽头,走在连通廊檐里不会被雨水打湿衣衫,可归纳为:造型呈“寿”字,下雨身不湿。

高大门建筑群的正门是两扇既高且大的银灰色木门,是古城的地标性建筑。门以形名,故名“高大门”。两扇门巍峨高阔,气度恢弘,规模在古城几乎无出其右,彰显着主人孙家鼐的显赫身份。

进入正门,脚下是青石铺就的石路,青石经时光打磨,棱角全无,光滑圆润。往东行走,石路宽阔,汽车可行驶其中。

高大门建筑群有个用围墙分隔的单独别院,穿过院门,里面住着两三户人家,环境优雅,别有洞天。院子里遍栽玫瑰、月季、海棠、夜来香等花卉,繁花似锦,疏影横斜,风景独绝。花开时节,花气袭人,雪白粉红初争艳,疏密浓淡已沁香,让人不由得心旷神怡。有时在别院附近行走,都能闻到院里桂树的阵阵清香,那时候,我总是由花及人,不禁推测住在这里的人情致高雅淡泊。

继续向北行走,能看到一方深邃清冽、年代久远的古井。古井附近有两三株高大的泡桐树,根深蒂固,枝繁叶茂,浓荫如盖。每逢花季,紫色桐花如期盛开,争妍吐芳,为古井增添了清凉意蕴与浪漫气息。

古井上常年架着带有三足支撑架的辘轳。记忆中,石井栏已有许多绳索磨损痕迹,尤其是内壁留下一道道或深或浅、或直或斜的凹槽,那是井绳长时间拖拉牵拽形成的沧桑痕迹。

其时,我也和其他小伙伴一样,经常趴在井栏上往下观望。那泓幽深的井水波澜不惊,如明亮镜子般倒映着一张张稚气好奇的脸孔,笑意盈盈,童趣横生,可谓“对影成数人,相看两不厌”。

井壁用青砖和石块筑就,壁上许多地方缀满青翠苔莓,一簇簇,毛绒绒,青幽幽的,仿佛无言述说着岁月沧桑。不知多少年了,苔痕与井波作伴,和树影相拥,默默守护着这方古井。

偶尔有一两片紫色桐花,挣脱树体拥抱,轻轻巧巧在空中翻转身姿,不偏不倚落入井中,有时还会打在井壁苔痕上。绿荫繁密井壁深,紫桐绿苔相映衬,颇有安宁静谧意境。桐花落入井中,点皱平静水面,荡起阵阵涟漪,给幽静古井带来一丝惊喜与动感。

沿青石路向东直行,经三岔口转向南,是处蜿蜒曲折、幽深狭长的走廊。走廊与房屋相连,再向东转,进入一个小院落。院落北侧是幢两层木楼,因与我家紧邻,“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这座木楼也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

当时,我和小伙伴曾躲在木楼阁楼里捉迷藏。故老相传,这座木楼曾是状元府大家闺秀的住所,俗称“小姐楼”。只是小时候玩耍时,二楼房间早已人去楼空,后来被不同房东作为出租房对外出租。

所有这些都是我撷取的小时候有关高大门建筑群的记忆片段。孟浩然诗曰:“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如今令人扼腕痛心的是,昔时结构严谨的高大门建筑群原貌早已不复存在。高大的银灰色正门已拆除,入口处仅剩一人巷,里面成了拥挤的居民住宅,通道均为仅可供一人通行的狭窄巷道,仅存的木质古建筑残破不堪,徒留形廓。

有时候看着眼前衰败的高大门建筑群,心生怅惘之际,会情不自禁想到建国初期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劝阻拆除北京城墙无果的事情,那句“拆除北京城墙会后悔”的话语言犹在耳。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高大门建筑群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残躯历经风雨洗礼,仍伫立在斜阳中,仿佛向人们喁喁私语,述说着往昔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