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传说为淮河文化增辉

阿 睿

版次:03  2025年09月24日

千里长淮滔滔不息,激昂澎湃的涛声,不止流淌出诸如巨涵宏闸、祠庙寺宇、风情美景、抒情诗文等等灿若星汉的华章锦绣,还流传出梦幻般奇丽美妙的神话与传说……

骊龙珠传说

淮河自豫入皖,有处龙潭,水流湍急、深不可测。古时潭中住一温驯雌性骊龙,某年春日出游,在河边沙地拾得一枚硕大无名蛋,好奇吃下后怀胎,生下俊俏公主龙姝。骊龙视女为掌上明珠,疼爱备至。

光阴荏苒,龙姝长成纤纤淑女,貌美如花。骊龙将家传的金光龙珠挂在她颈间,更显其娇妍动人,引得水族虾兵蟹将纷纷求亲,却无一人入龙姝眼,骊龙常为女儿婚事犯愁。

愁绪未消,祸患突至。淮河龙王九太子赭龙,生性狂荡、品行不端,瞒着父母溜出宫游玩,途经淮水时,撞见骊龙陪龙姝在河滩玩耍。赭龙见龙姝美貌,起了强占邪念,骊龙厉声呵斥,赭龙却不为所动,还扬言不允便武力夺潭。骊龙抵挡不过,急忙带龙姝退回龙潭闭门不出,赭龙紧追至潭外,限三日交出龙姝,否则便搬兵强抢。骊龙母女势单力薄,一时惊惶,龙姝暗自落泪。

危难之际,龟婆献策:沿河岸贴告示,言明缘由广招侠士,许诺若有人战胜赭龙,便将龙姝许配。骊龙与龙姝商议后,即刻传令贴出告示。

龙潭对岸小镇有青年阿冲,父母双亡,英俊潇洒且才智双全,箭法尤佳,为人刚正、见义勇为,深得村民拥戴。见了告示,阿冲怒火中烧,决心惩恶除暴,当即揭下告示。

三日后,赭龙又来潭外寻衅,淮河上游忽驶来一叶轻舟,船头阿冲英武而立,张弓搭箭,对准赭龙前胸“嗖嗖嗖”射出三箭。赭龙猝不及防,惨叫一声,血染河浪而亡。

赭龙被除的消息传入龙潭,骊龙喜出望外,即刻出迎并设宴款待。阿冲来到龙潭内宫,骊龙见他举止大方、气度不凡,心中大悦;龙姝慕其勇武,阿冲亦喜龙姝温雅出众,二人一见倾心。经龟婆作媒,当即立下婚约。骊龙欲赠金银珠宝致谢,被阿冲婉拒,骊龙更添好感,让龙姝陪他在龙潭游玩半日。

天色将晚,阿冲告辞,骊龙叮嘱他早日来迎亲。龙姝摘下颈间龙珠递与阿冲,含情道:“此乃祖传宝物,作迎娶信物。若遇危难,对龙珠连唤三声,便可化险为夷。”阿冲接过龙珠致谢,兴致勃勃上岸归家。

阿冲筹建新房时,获龙珠之事被县令得知。这贪赃县令一心夺宝,传阿冲至衙门,先以荣华利诱,遭严词拒绝后便翻脸威逼。情急中,阿冲想起龙姝叮嘱,飞跑出县衙,掏出龙珠对追赶的县令及打手连喝三声。霎时金光自掌中飞出,风起云涌、电闪雷鸣,半空现出一条金光骊龙,张牙舞爪冲向众人,只听一阵哀嚎……

次日,县令人马被天龙卷走的消息传遍河岸,阿冲转危为安。不久后,他借龙珠相助,顺利迎娶龙姝。夫妇二人男耕女织、互敬互爱,又用龙珠助淮河两岸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过上安乐日子。骊龙珠的故事,就此在民间传诵至今。

河神惩霸传说

从前,沿淮有个渔村,渔民们驾小船、撒渔网,风里来浪里去,靠捕鱼营生,日子十分辛劳。村口有户渔户,只有父女二人相依为命。

村里有个横行霸道的渔霸,某天上门催逼高额租税,渔家父女无力缴纳,渔霸竟百般欺凌羞辱,还扬言要拿渔船作抵押。渔夫上前理论,却被渔霸手下用乱棍殴打,最终重伤倒地、气绝身亡。

渔女见父亲惨死,悲痛欲绝,想替父伸冤却状告无门。她跑到村外河滩,双膝跪地,对着滔滔淮河放声痛哭,字字泣血控诉渔霸恶行。这份悲戚感天动地,惊动了河神。河神当即派兵丁捉拿渔霸,一边帮渔女安葬父亲,一边将渔霸处死示众,为村民除了祸害。

渔女为报河神之恩,在村民协助下于河岸设祭坛、燃高香,叩首谢恩。这个哀婉动人的故事,便随着滚滚东去的淮水,被代代传颂。

望夫石传说

淮河岸畔有个小山村,因背山面水,每到夏季多雨时节,山洪倾泻而下,引发河水暴涨,淹没农田与房舍。村民们不堪水患,只能背井离乡、四处逃难。

村里有户人家,丈夫见水灾年年肆虐,决意离家追随禹王治水,盼着能让包括家乡在内的受灾之地重获安宁。妻子通情达理,全力支持丈夫,精心备好行囊与出行所需。

送别时,妻子再三叮嘱丈夫专心治水、早日成功,并立下誓言:“无论等多少年,哪怕地老天荒,我都会等你凯旋归来。”丈夫走后,妻子每天都到河滩高处,朝着丈夫远去的方向眺望,春夏秋冬、风雨无阻。

年复一年,她从满头青丝等到白发如雪,最终化作一尊亭亭玉立的青石。这个凄美悲壮的望夫神话,便随着淮河波涛,漂流向远方。

长淮千里,涛声不息。她孕育的姿彩纷呈的传说,是淮上人家世代笔录或口传的珍宝,由奔腾的淮水承载着流淌千古。淮河因这些传说生色溢美,这些传说也为淮河添彩增辉,让淮河文化宝库多了几分朦胧与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