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地域文化越久,思考“淮南子文化”“淮南文化”“淮河文化”越深,就越发觉得走进“寿县”、品味“寿州古城文化”不可或缺。在历史上,“寿县”先后有过“寿春”“寿阳”“寿州”的古称,而就地域文化而言,以“寿州”之名最广为人知且备受称道。甚至近些年来,有些文化人士提出应将“寿县”恢复“寿州”的旧称,以此彰显古城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淮南市生活工作了二十三年,寿县我也时常去游访,但说实话,我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感知、认识和理解仍有诸多不足,显得浅薄。尽管如此,我却很喜欢阅读有幸得到的、由地方文化研究者及作家所写的关于寿县的著作,始终认为能从中不断涵咏品味出这座古城与众不同的民俗风情、文化内蕴与历史意义,也能借此获得更深层审思“淮南子文化”“淮南文化”“淮河文化”的新学术契机。从实际意义来看,寿县所承载的“寿州古城文化”与后三者之间,的确血肉相连、紧密难分。
读到寿县作家赵阳的《寿州走笔》一书,与很多人不同的是,我主要以地域文化研究者的视角品读欣赏,而非仅将其视为地方知名作家的文学作品。加之几年前曾与作者有过直接接触交流,因此我对《寿州走笔》的认知,比一般读者对普通著作的理解更亲切、更深入。
全书分为八辑:从“寿州走笔”“遗产揽胜”“今日寿县”中,我读出了寿州古城的历史变迁、文化内涵及地域特色;从“文化俊彦”“师友评述”中,读出了这座古城涵育的文士英才的笔墨才情;从“记住乡愁”“纵情山水”“岁月如歌”中,则读出了古城安稳淡然的烟火气息、尘世风味,以及古城人对故土的深挚情意。每一部分辑录的文章,都如一面文学文化之镜,从不同侧面映射着寿州古城的真实面貌与精神风貌,让人品味良久……
“寿州”是一座怎样的古城?如今的“寿县”又该如何继承与扬弃古城的历史精神遗产?这些都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品读《寿州走笔》,我们既是在读“古城”,更是在读“古城之人”。今日之人虽非古时之人,但古时之人的精神传统,却借由“寿州古城”潜移默化地烙印在今日之人的精神血脉中。也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寿州人”即是“寿州古城”的化身,“人”与“城”是“一体”而不可“分”的!
要读懂“寿州古城”,就要走进现今“寿州人”的生活场景与精神世界;反之,要读懂“寿州人”,也需深刻感知“寿州古城”的底蕴。正是在读“城”与读“人”的交互促进、相互影响中,我们才有可能真正体认、理解并把握“寿州”独具的地域文化价值,进而在学术上阐发出不落窠臼的新意之论。
《寿州走笔》的首篇文章题为《天下不可小寿州》。须知,“寿州”之不可“小”,既因千里淮河、秀美八公山的山水润养之功,也因千百年来代代“寿州人”对“寿州古城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之力。“山水”与“人文”交相辉映,凝聚成“寿州”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这座屹立于江淮大地的“古城”拥有恒久自新的生机活力,成为安徽特色地域文化中最为鲜明的象征之一。
“寿州”,不仅要“走”,要“笔”之于书,更要缓“读”慢“品”。唯有将“古城”与“古城之人”的精神风韵一道尽心玩味,方能意兴悠长、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