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市,奔涌新质生产力强劲势能

—— 写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即将举办之际

本报记者 周 玲

版次:01  2025年09月19日

制造强市风正劲。

今年,淮南制造业各式亮眼表现十分吸睛:

达因汽车、富华服饰、中安联合等13家企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年5G工厂名录,总量达20家,新增数和总量数均居全省第一,在全国地级市序列位居第九;

中腾汽车、能启电气、中电材料等12家企业成功入选2025年安徽省绿色工厂,总数位居全省第六;

大通区现代煤机及应急装备智造产业集群获批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唐兴装备T10系列顶管掘进机获评省首批重点产业链标志性产品,平安开诚获2025年制造业“揭榜挂帅”招才引智专项项目支持,特码斯派克防爆柴油机管路抓举车获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量质齐升,活力迸发!

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达965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94.1%。

1—7月,全市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备受期待的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9%、39.3%和37.7%,拉动规上制造业增长5.16个百分点。

当下,淮南正在重振老工业城市雄风的征途上奋力攻坚。如何“破局突围”,关键在于“制造业”,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锻造产业链的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更高质量的转型升级。

行动是最好的答案。今年以来,制造业发展稳中向好、数字赋能质效提升、绿色发展成效显著、产业集群稳步推进、为企服务持续优化——淮南正以一场工业经济的精彩“逆袭”,诠释着“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的深刻内涵。

集群发展:产业链群打造“动力源”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异军突起之势蓬勃发展,已集聚整车(专用车)企业4家、零部件企业320家、后市场企业133家,产业集群优势风光旖旎。

今年上半年,全市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9.6%,高于全省29.7个百分点;纳入省统计监测体系的205家企业营收增长32.35%,增速居全省首位。

新能源汽车集群的强市表现,是我市产业集群建设的生动写照。

聚焦新兴产业“强筋壮骨”,淮南凭借独特的优势条件以及对未来发展的精准定位,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绿色食品七大新兴产业,淮南“产业森林”日渐丰茂。

7月,大通区现代煤机及应急装备智造产业集群成功获批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这是我市继寿县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及动力零部件产业集群之后,第二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该集群已涌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家。集群吸引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目前已入驻煤机装备制造企业52家,构建了从上游原材料加工、中游装备制造到下游智能运维的完整产业链体系,2024年实现产值38.59亿元,同比增长15.37%。

多业并举,群峰竞秀。7个县区纳入全省产业集群布局规划,标志着淮南在推动集群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取得新突破。

创新驱动:科技赋能锻造“硬实力”

创新,已成为淮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

2024年12月18日,唐兴科技自主研发的敞开式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福水号”TBM成功下线。“福水号”全长约220米,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厂区内,气势恢宏。它不仅代表了当前隧道掘进技术的顶尖水平,更打破了安徽省在高端隧道掘进装备领域的技术空白。这一重大成果,让“淮南制造”再次以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与潜力。

企业创新成果遍地开花。凯盛重工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平安开诚、文峰光电等企业在细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比淮煤机、力科矿山等企业携手安徽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提升自主研发水平和高端产品占有率。

围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研发应用,我市着力实施重点技术攻关,不断推动创新成果、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

工业精品纷纷出炉。金诚车辆高强度发动机罩、顶置文件柜总成,华础特种光源快速加热管、红外加热异形灯管,泰隆机械矿用锚索共3家企业的5个产品被认定为安徽省新产品。今年一季度,新增数居全省第六位,较去年同期实现倍增。

淮南坚持以投资促创新、以技改强动能,持续激活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1—7月份,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7.7%,高于全省增速18.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连续45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8%,高于全省增速18.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五位,连续31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数字转型:智赋千企激活“新引擎”

数字赋能,是淮南走好制造强市之路的关键举措。

淮南坚持“点线面”协同,以场景为切入点提升数字化转型水平,全力拥抱数字经济时代。1—7月,全市电信业务总量17.6亿元,增速全省第一。

在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刘庄煤矿,将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技术与煤矿生产与安全全面融合,建成了5G+智能掘进作业、5G+智能无人巡检等应用,井下交通使用周转率提高了20%。

让人倍感惊喜的是,全市国家5G工厂20家,数量全省第一,全国第九。

加速“5G+”步伐,淮南在促进行业应用上持续发力,以省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为依托,用好案例库、创新空间和对接平台,以调查研究的行业需求“小切口”作5G应用场景创新,着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场景示范模式,数字化转型“淮南路径”日益清晰。

中环新能先进电池、中安联合入选工信部工业领域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典型实践案例;淮河能源选煤厂智能工厂创新应用入选工信部2024年实数融合典型案例;中安联合“中安联合煤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入选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安联合、银丰棉业、春升新能源3家企业5个行业标准获支持企业主导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奖补;11个项目获数字化改造贷款贴息项目支持,居全省第四位——淮南制造加速融入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浪潮。

开放共赢:内外联动拓展“新空间”

制造强市、产业强市,必须要有开放的胸怀和全球的视野。

充分利用展会平台,向世界展示淮南制造业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我市正积极筹备组团参加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以“智造世界 创造美好”为主题,将于9月20日至23日在合肥举办。拟举办开幕式暨主旨演讲、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供需对接、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权威发布及成果展示等活动。我市将大会作为集中展示淮南制造业成果、推进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扎实推进展示、签约、邀商、参展等各项工作。(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