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扣“‘党建红’引领‘生态绿’”的主线,以推进“四强”党支部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美丽淮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3年底,我市成为全省唯一成功入选国家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的城市。市生态环境局先后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结对共建先进单位、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先进基层党组织、特色品牌党支部等荣誉。
固本培元强根基,扛牢政治责任。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学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牢记生态环境保护这个“国之大者”,始终从政治上看环保、从大局上抓环保。强化理论学习。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深化完善“党组示范学、支部集中学、全员覆盖学、丰富形式学”的“四学机制”,通过专题研讨、专家宣讲、主题演讲等形式,着力在“深化”上做到真学、在“内化”上做到真信、在“转化”上做到真用。紧盯政治责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贯穿始终,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一岗双责”,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凝心铸魂强素质,守牢生态红线。聚焦标准抓建设。以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重点,持续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通过重温入党誓词、重温入党志愿书、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聚焦头雁抓队伍。注重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将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精、工作作风好的党员干部选拔到支部书记岗位,加强培训和教育,提升其履职能力,切实发挥“领头雁”作用。聚焦品牌抓创建。深化“一机关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创建活动,精心打造“天蓝水碧党旗红”党建特色品牌,被评为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党建工作典型案例。
实干担当强作风,把牢廉洁底线。坚持学习教育入脑入心。扎实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交流研讨、“双随机”抽点等方式,原原本本、逐条逐句学深悟透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一体推进学查改,举办学习教育读书班2期,领导干部带头讲廉政党课5次。坚持刀刃向内走深走实。在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下发廉政提醒通知,常态化组织开展党内法规学习和廉政风险隐患排查,建立党员干部廉政档案,举办廉洁教育活动,切实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以更严标准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坚持实干担当见行见效。始终把党旗树在污染防治、执法监管、环境整改的第一线,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锻炼队伍,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荣获全省应急大比武第一名、全省应急大练兵第二名、全省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等荣誉称号。
围绕中心强融合,筑牢能力基石。以党建促业务。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的工作理念,将党建与生态环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实现党建与生态环境工作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以党建聚合力。组建“生态修复攻坚行动”党员先锋队和“甘甘为淮”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党旗领航、党员带头,文明创建做先锋”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亮身份、冲在前、做表率,让党旗始终在污染防治攻坚一线高高飘扬。以党建优服务。推深做实“环企直通车”“送法暖企”、领导干部带案下访等“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精准服务企业绿色发展,积极回应解决群众环境诉求4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