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 巍
桃李春风,师心育人。淮南第一中学教师许士凤是一名深耕生物学学科教研的带头人,更是以心育心的班主任。她俯身倾听青春的迷惘,用生物学课堂洞见生命的哲思,以一言一行的春风化雨,滋养着成长的阵痛与荣光。“亦师亦友育花开,一言一行芳自来”——这是学生们对她最动人的评价。
守护:让生命在爱中复苏,用心照亮别人的路
教育的本质,是生命影响生命。许士凤用23年的时光,将这句话镌刻进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她曾在军训烈日下陪伴,在寒冬夜色中护送,更曾在重症监护室里紧握学生小伟的手,以一句句轻柔却坚定的低语,唤回一个几乎陨落的年轻生命。
“小伟,说好的要监督老师早点下班,你可不能说话不算数……”许士凤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与相信。当小伟终于睁开眼睛,许士凤所有的夜与泪,都化作生命重启的光。教育,从来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命的守护。她让我们明白:有些温暖,可以抵御命运的寒冬;有些坚持,能够唤醒沉睡的奇迹。
学生总说,许士凤瘦弱的身体总藏着大大的能量。五年前,她在讲台上突发重疾,确诊心脏房缺伴肺动脉高压。可病痛从未让她离开心爱的学生。手术后不久,她便带着药和雾化器重返课堂,那一刻,许多学生悄悄红了眼眶。
更难忘的是疫情期间,她带着正读初三的孩子住进学校图书室,只因高三的学生更需要她。深夜推开门,看见自己的孩子趴在桌上已经睡着,却仍为她亮着一盏小小的灯——“怕妈妈回来害怕”。那一刻,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她照亮了学生的路,而这背后是沉甸甸的亲情托举。
耕耘:专业是根,爱是延伸的枝叶
从淮南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淮南市生物学学科带头人,到安徽省第四届“教坛新星”,再到荣膺《中小学班主任》封面人物,一份份闪亮的荣誉,不仅铭刻着许士凤日复一日的默默耕耘,更为她在育人沃土上赢得了远比金杯银杯更珍贵的回响。
她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参与人教社高中生物学新教材教师用书编写,发表论文十余篇,指导青年教师和学生屡获大奖。2025年4月,她带领淮南一中生物学团队为学校赢得“安徽省生物学学科教研基地校”殊荣。学生们评价她的课堂:“既有知识的深度,也有生命的温度,更有幽默的风度。”她以专业扎根,用爱蔓延,让生物学不再是冷冰冰的名词,而是理解生命、热爱生命的起点。
回响:你走向远方,而我仍在原点守望
“愿以后渐行渐远的路上,回眸之间,依然是那个最温柔的身影,以盛大的灿烂,成就最无声守护。”去年生日零点时分,许士凤收到一条信息,这是已在读大学的学生徐可写给她的祝福。
许士凤清楚地记得班上每个学生的生日,为他们录制学长祝福,制作创意照片。“孩子还想再吃一口许老师包的饺子”“记得冰天雪地中你的家访”“还记得每一个压力爆表的晚自习许老师温暖的陪伴”……她所带完的毕业班,每届都有许多孩子和家长发来这样的信息。
中考637分的小袁高考达到613分,他的父亲向学校送来一封感谢信,激动地说:我常年在外打工,三年只有在高考送考才面对面接触许老师,她把所有孩子都当成自己孩子,付出太多太多。小毛的家长说:许老师带班方式用心灵活,班级凝聚力强,家校配合特别默契,许老师带出的孩子不仅学习好,而且全面发展,很多孩子在大学都成为学生干部的佼佼者……
“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许士凤以虔诚的匠心,在生命的田野上播撒万千种子。当春风拂过教研的沃土,那些静静守候的日夜,终化作面朝心海的春暖花开,这就是对许士凤朴实而温暖的教育之路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