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惠残政策 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版次:02  2025年09月12日

本报讯 今年以来,潘集区残联紧紧围绕省、市工作部署,以乡镇(街道)残联、村(社区)残协为依托,采取内涵式挖潜、外延式拓展、无缝式链接等方式,聚焦惠残服务,凝聚共识、积聚资源、激发动能,全面落实惠残政策,切实提升惠残实效。

为推动残疾人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区残联多措并举、精准发力、系统谋划、协同推进,通过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工作者入户走访、上门评残、电话联系、微信提示及张贴宣传标语、发放惠残政策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并充分利用就业招聘周、爱耳日、助残日、乡村“村晚”等大型活动扩大宣传范围,有效提高惠残政策知晓率、参与率。

区残联积极借助固有平台优势,区域联动、同谋共“享”、上下互动、闭环监控,加强对残疾人民生工程项目实施中评估、准入、选择、监管等环节的管理,推动形成实施主体、受益群体和监管责任等多方同题共答的共建服务新格局,确保各项残疾人民生工程在既定目标框架内快速健康运行,实现阶段性任务提前完成、周期性工作稳步推进、拓展性指标高效赋能,构建惠残利民便民新模式,助力潘集残疾人事业呈现多姿多彩新场景、新业态。

截至8月底,潘集区残疾人技能培训完成目标任务106%;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00%完成;就业年龄段城镇残疾人新增就业完成120%;就业年龄段农村残疾人新增就业完成128%;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完成100%;残疾儿童适配矫型器完成目标任务177%;困难残疾人精神药费补贴发放完成任务115%;高效办成残疾人“一件事”487件;文化发展公益惠残支持困难学生63名;“阳光家园行动计划”托养残疾人完成年度目标110%;“入户访视”残疾人家庭360余户,解决临时性困难问题65件;困难残疾人上门鉴定评残“即申尽享”;走访残疾人就业机构26家,解答问询50余项。

下一步,区残联将持续多元拓展服务供给、释放新质动能,推动年度残疾人民生工程普惠性项目基本完成,切实增强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不断提升其生活品质。

(本报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