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文化安全防线 守护清朗精神家园

——淮南高新区“扫黄打非”工作综述

版次:A01  2025年09月05日

本报记者 李东华 本报通讯员 王诗尧

日前,淮南高新区“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区党政办、区市场监管分局、区社会事业局、三和镇等部门开展秋季学期开学前联合执法行动,深入辖区校园周边的书店、文具店、文创店等文化经营场所进行督导检查,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市场环境。

近年来,淮南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扫黄打非”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区域实际,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扎实有效开展“扫黄打非”各项工作,为全区营造了健康、清朗、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

淮南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扫黄打非”工作,将其视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来抓。区“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传达上级精神,分析研判形势,部署阶段任务。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建立健全了区、镇、村居(社区)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确保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人。

针对“扫黄打非”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淮南高新区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持续对各类非法有害出版物及信息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严控源头渠道,加强对出版发行单位、物流快递网点等重点环节的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规范经营行为,从源头上遏制非法出版物的生产、传播和流通。定期组织对全区内文化市场拉网式排查,重点关注校园周边、网络平台等区域,严厉打击制售传播非法出版物、侵权盗版出版物等行为。净化网络空间,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内容监测、研判、处置机制,密切关注网络文学、短视频等新兴领域,重点排查清理网络淫秽色情信息、非法有害出版物网络传播、网络侵权盗版等行为,维护清朗网络空间。打击侵权盗版,加大对软件、图书、音像制品等领域侵权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创新活力,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扫黄打非”工作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淮南高新区始终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升群众参与“扫黄打非”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扫黄打非”群防群治良好局面。拓展宣传阵地,利用区官网、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多种载体,及时发布“扫黄打非”政策法规、工作动态、典型案例,提高公众知晓率和辨识能力。结合“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特定时段,组织开展集中宣传活动,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面对面讲解危害,普及法律法规。强化教育引导,重点关注青少年群体,深入开展“护苗”专项行动,将“扫黄打非”相关知识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中,依托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广泛开展“护苗绿书签”宣传活动,引导青少年自觉远离和抵制有害信息及非法出版物,绿色阅读、文明上网,护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畅通举报渠道,鼓励居民积极举报涉“黄”涉“非”线索,形成全民参与、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面对“扫黄打非”工作的复杂性和跨领域特点,淮南高新区注重整合力量,强化部门协同和区域协作。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公安、市场监管、网信、三和镇等部门间的信息共享、线索移交、联合执法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提升执法效率和精准度。同时,积极开展外部协作,加强与田家庵区、经开区等周边县区的协作配合,共同打击跨区域流窜作案,巩固整体防控效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下一步,淮南高新区将继续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坚持常态监管与专项行动相结合,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深化宣传引导、健全长效机制,推动“扫黄打非”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清朗的社会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