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优化服务 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版次:A01  2025年09月05日

本报讯 在改进作风访企入村专题行动中,淮南高新区多家新落地招商引资企业反映资产轻、抵押少、经营时限短、异地信用评估难,贷款额度受限,亟需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为解决这一共性诉求,淮南高新区联合市人行、市担保等部门积极会商,通过定制特色担保产品、强化银企对接、优化融资服务,有效降低企业融资门槛与成本。

定制担保产品。针对初创期企业痛点,创新推出“高新产业贷”,建立企业“白名单”制度。由市、区担保公司及合作银行按4:3:3比例分担风险,区担保公司运营风险资金池,合作银行降低门槛放贷,形成“白名单筛选—定制方案—快速放款—风险管控”闭环。目前,已与通商银行等达成合作,将安徽涵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纳入白名单,正同步制定融资方案。

深化银企对接。组建“政府+担保+银行”联合专班,按行业、投产进度走访企业建立“一企一策”融资档案,定期举办银企对接会,持续推进融资落地。截至7月,区担保公司联合银行为安徽创想时代等22户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协调融资,实际放贷9000余万元。

优化融资服务。简化办理手续、压缩审批时限,推行“容缺受理”,提升融资服务效率。如安徽骅隆机械公司授信流程压缩至1周内,安徽丰基重联科技公司未完全投产即获150万元固定资产贷款。同时,通过风险分担及担保费率优惠,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初步估算综合融资成本下降约15%。

淮南高新区投资促进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担保机制创新,动态扩容“产业贷”白名单,优化风险分担与审批流程,探索“线上+线下”融资服务,打通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为招商引资企业扎根发展筑牢金融支撑,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李东华

本报通讯员 洪奇超 王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