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看到一篇关于泡桐花的文章,我几乎忘记了久远岁月里的那棵泡桐树。消失在视野里的一树桐花,已渐行渐远渐无声。但是泡桐树下的师生情,不会因时空阻隔而减少。
我在城中小学度过了五年快乐的时光。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棵苍老的泡桐树。泡桐花开的时节,粗壮的树干擎着一树繁密的花朵,喇叭似的在枝头绽放。远看像一把紫色的巨伞立于教室前方。风来时,满树花朵随风起舞,摇落一树芬芳,淡淡的清香便会充溢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有时遇到一夜风雨过后,花朵散落一地。第二天早晨到校时,班主任杨老师会带着我们来到树下,让我们捡拾起一朵朵淡紫色的落花。女孩们把花朵带回家,用针线穿起来,挂在脖子上或戴在头上,美滋滋地全当是花环。我也不忘多穿一串送给杨老师。
杨老师对待学生既有爱心又有耐心,始终笑眯眯的。三年级的端午节前夕,杨老师让我们从家里带来各色毛线,教会我们打成简单的菱形络子。等到过节时,我把煮好的咸鸡蛋套在络子里,和同学们凑在泡桐树下,拿出络子里的咸鸡蛋互相碰,谁的先碎大家就抢来吃,杨老师站在我们身后笑而不语。
临近期末,杨老师从班里选了十多名学生,参加县里的小合唱比赛。方红当时是领唱,我们在她身后站成一排伴唱。初夏,桐花早已跌落枝头,取而代之的是一树浓阴。杨老师虽是语文老师,但她还会弹奏手风琴。一有空闲,就把我们拉到泡桐树下排练。在手风琴一开一合的弹奏中,我们练得很投入。比赛那天中午,大家早早来到泡桐树下,老师为我们化好妆。方红作为领唱,杨老师为她准备了一个装饰着蝴蝶结的发箍。我还记得站在县政府礼堂的舞台上,方红用清亮的嗓音唱着:“海水越蓝越美、星星越亮越美……”我们在后边轻声和着。
唱着唱着,就到了四年级。四年级时,我写的两篇作文都得到杨老师的表扬。一篇写的是关于家庭老照片的故事,另一篇是我观察家里葡萄藤上的蜗牛,写出了“蜗牛虽然爬得慢,可是从不放弃,一直努力向上爬”的句子。杨老师很赞赏,当作范文在班里朗读。在杨老师的鼓励下,我对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
有些花,只开放在记忆里。有些人,注定只能伴你一程。
又是一年桐花开,我也将要和杨老师分别。毕业季的艺术汇演,我被杨老师选中,成为舞蹈表演《小螺号》的一员。杨老师带领我们每天放学后在树下排练,桐花悄无声息地落在我们的衣襟上,再滑落到地面上。艺术汇演那天,我们穿着粉红色的蝙蝠衫,白色的马裤,脚穿白球鞋站成一排等待着。杨老师在台下指挥我们上场。大家左手搭在腰间,右手做出吹螺号的动作,踩着音乐节拍,来到舞台中央开始表演。我并不擅长跳舞,可是舞蹈接近结束时的最后一个造型,杨老师让我站在中间,张开双臂不停旋转。其余同学在我身边半蹲着,围成一个半圆。对于年幼的我来说,真是如桐花般绚烂而又梦幻。
有幸遇见杨老师,让我这个怯生生的乡下小丫头,变得自信满满。小学毕业之后,各种忙碌填满了生活,杨老师也调到市里的一所小学任教。这么多年未见老师,惟愿老师一切安好!
这些珍藏在记忆深处的师生情,一经触发,便如桐花般摇曳。每每想起,倍感温暖。漫漫长路,有芬芳可伴,不张扬亦不轻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