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庆磊
她是一名辛勤的园丁,1986年走上乡村学校讲台,扎根偏远农村小学已近40年。
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她就暗下决心:用心去教书,用爱去育人。
她就是大通区泉源小学语文教师李传荣。
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从教近40年来,李传荣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把满腔的热情全部倾注到了学生身上。她所带的班级学风优良,在全区历次教学质量抽检中一直名列前茅,多次受到上级表彰。4月,李传荣老师被市教育体育局聘为“那些眼中有光的老师——淮南市优秀乡村教师先进事迹交流会”宣讲员,在大通区、凤台县等地进行宣讲,引起热烈反响。
以爱为基,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呵护和爱的传递。”李传荣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只要给予足够的阳光、雨露和耐心,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2006年,李传荣接任三年级班主任。一名叫子耀的同学在家玩耍时不慎造成腿骨折,由于父母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只好用三轮车把孩子送到学校。每天,李传荣早早地在校门口等待孩子,然后把孩子背上二楼安顿好。课间,她会主动到孩子身边询问“要不要去卫生间?”放学后,她又把孩子背到校门口交到爷爷手里。
2010年,班里一名叫志翔的同学,爸爸去世了。有一次,孩子妈妈得了肾炎住院。李传荣了解情况后,提了一篮子水果,到医院看望,并留下200块钱。
一届又一届,满园花朵茁壮成长。该校一名老校长说:“学生交给李老师,我放心。我们需要这样有满腔工作热情和脚踏实地教学态度的老师。”
以爱为路,实现师生“双向奔赴”
乡村的孩子,朴实感恩。
2000年深秋,李传荣的母亲去世,她请了三天假料理母亲的后事。第三天傍晚,班里几十个孩子徒步五里多路找到李传荣家里。孩子们围着她说:“老师,我们想你了……”望着这群孩子,李传荣的眼泪夺眶而出。她摸着孩子们的头问:“你们是怎么找来的?”小班长说:“我们一边走一边问路,才找到老师家。”李传荣十分感动,把孩子们拥入怀中。
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她深耕在热爱的教育沃土,赢得了家长的信任。2024年春天,邻近的马岗小学准备分流,学生可以在学区内自由选择学校就读。3月一天早晨,李传荣刚到学校大门口,就被一群陌生的家长和孩子团团围住,想把孩子送到她的班级读书。金杯银杯不如家长的口碑,她从内心感到自豪。
以爱为源,激励自己终身学习
面对知识的更新,在近40年的教学生涯中,李传荣始终秉持“终身学习”的信念,不断提升自己。
只要有培训活动,李传荣都会想尽办法参加。她认真聆听专家的讲座,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工作中,她向青年教师学习媒体技术,拓展获取知识的途径。这些年,她所教班级的教学成绩在全区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学校和上级部门的表彰。她乐于助人,与同事分享自己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提升教学水平,受到大家的敬重。
以爱为续,坚守初心。一路走来,李传荣说,曾遇到过困难和挫折,也有过疲惫和迷茫,但每当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听到他们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好”,心中的疲惫和迷茫便会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幸福和力量。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看到了无数乡村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李传荣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将继续以爱为光,坚守乡村教育,做眼中有光的引路人,引领乡村的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追逐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