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咨询怎么写起诉书,没有想到官司还没有打,工资当天就要回来了,你们太给力了!”八公山区居民张女士在接到该区综治中心回访电话时,回忆在八公山区综治中心“办事”的过程,为中心的高效服务点赞。
原来张女士近日到八公山区综治中心来诉说自己的烦心事,她在八公山区某工地帮朋友杜某“替班”数日,因矛盾导致对方拒绝沟通,不给“替班”工资,报警求助无果。根据“纠纷分流”机制,八公山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将这起矛盾纠纷转办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法学会,法学专家通过释法说理、耐心劝导,使张女士明白不能通过过激行为解决问题。该区人社部门立即联系工地负责人,希望帮忙与杜某联系,让她们二人好好沟通。当天,在该区综治中心调解室,张女士的“替班”工资转账成功,双方签订调解协议,矛盾彻底化解。这也是八公山区综治中心搭建多元解纷“连心桥”,筑牢维护基层平安稳定防线的成果之一。
“我们区交通便利,人口流动较大,曾面临矛盾纠纷‘碎片化’化解难题。”八公山区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该区综治中心加强规范化建设以来,秉持“整合资源、运用法治、注重实效、方便群众”的原则,整合信访接待、矛盾调解、法律服务等功能板块,推动矛盾纠纷从“分散应对”向“系统集成”转变,实现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一扇门受理、一站式办理”。
八公山区积极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在区综治中心设置了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三大主功能区,建立了涵盖法院、检察、公安、司法、信访、人社6个常驻单位集中办公,其他涉及单位随叫随到的工作机制,倾力打造集接待、受理、调处、回访于一体的综治中心,建成为民解忧“终点站”。
走进该区综治中心服务大厅,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映入眼帘,12个窗口的入驻人员规范履职,认真倾听群众诉求,耐心解答,为群众开出法治“良方”。在“老娘舅”调解室中,退休法律服务工作者被群众亲切的称呼为“老娘舅”,他们用乡音讲述着家长里短,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培育良好的社会风貌,有效将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处置在萌芽状态。截至8月4日,八公山区综治中心受理各类事项215件,其中矛盾纠纷117件(化解117件),流转民生服务事项98件。下一步该区综治中心将以中心为枢纽、信息化为支撑,借助矛盾纠纷线上流转平台,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实时感知、实时预警,不断健全标准规范、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并推动规范化建设向镇、街道延伸,为安全稳定的辖区环境持续纵深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