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融入一体化 同题共答高质量

版次:04  2025年08月18日

(上接一版)

现场,宽敞的大厅一早汇聚了大批患者,咨询、挂号、就诊、取药……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胆脾胃科专家成扬一上午接诊了十余位患者,“这次沪淮医疗合作让我们把三甲医院的诊疗技术带到基层,通过‘把脉问诊’解决疑难病症,也希望通过持续帮扶,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中医人才队伍。”

一头连着长三角顶尖的专家诊室,一头牵着百姓家门口的幸福期盼。近年来,我市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开展战略合作,柔性引进范先群院士等一批上海名医;推进淮南中医院挂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淮南医院并实行同质化管理,复旦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等10家上海医院专家定期到淮南义诊。沪苏浙专家累计来淮坐诊1424人次、接诊门诊2938人次,合作开展手术580台次。

今年4月30日,闵淮劳务协作淮南专场招聘会举行。活动吸引了近百家来自长三角地区的重点企业参会,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众多前沿领域企业,提供优质就业岗位达3000余个。

“目前,闵淮两地人社部门坚持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为指引,进一步加强两地在就业创业、人才培养、人才交流等方面交流合作,把更多优秀人才聚起来、用起来,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人才互融,结对帮扶激活治理新思维

“闵行区结合药械领域前沿科技的发展,从许可、监管、执法等角度,都能做到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创新、服务产品、服务企业。”7月14日,赴闵行区跟班学习的市市场监管局干部王保伟结束学习后回到单位,兴奋地向同事们介绍着自己在闵行区的所见所闻所感。单位组织的学习心得汇报会上,赴闵行学习交流的9名干部,不仅带回了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更带来了新方向新风气新气象。

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赴闵行区跟班学习,是我市全面融入长三角、促进观念更新的具体举措,目前已选派105名干部到长三角地区跟班学习,2名县级干部在奉贤区挂职锻炼。

人才既是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交流的桥梁纽带。我市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出台人才强市20条、《关于贯彻落实〈安徽省长三角地区人才交流合作工作方案〉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指导规范与长三角地区城市人才工作合作;在上海设立长三角人才工作站,主动借鉴长三角地区在人才规则、标准、治理等方面改革创新经验,积极承接高端人才资源和创新要素外溢。

不仅如此,淮南还与闵行区联合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开展党政代表团互访,推动两地工信、科技、投促等24家单位签订合作帮扶协议,在园区共建、项目共引、民生共享等方面深化细化合作事项。

于是,我市各县区积极行动,寿县与常州市武进区、凤台县与扬州市仪征市、大通区与上海市闵行区新虹街道、田家庵区与常州市天宁区、谢家集区与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八公山区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潘集区与上海市闵行区吴泾镇……“一对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探索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多元发展路径。

于是,我市各部门主动对接,市公管局与常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市产发集团与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签订合作协议并积极推进淮南上海科创中心项目;市教体局与江苏溧阳开展名师交流活动……

人才奔涌聚活力,合作深化破藩篱。一个个协议签订,融入的程度更深;一项项活动开展,合作的范围更广;“朋友圈”越扩越大,向着融入“一体化”道路上奋力奔跑中的淮南,动能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