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田家庵区紧扣文旅融合与城市更新脉搏,创新构建“网红引流、景红提质、城红赋能”递进式发展路径,推动旅游人气、产业品质与城市魅力协同跃升,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着力“破圈引流”,以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田家庵区充分发挥影视作品的引流作用,不断提升地区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以“一部剧带火一座城”为工作目标,积极探索影视与文旅的协同发展路径。
“影视+文旅”深入融合,抢抓流量密码。该区高度重视《六姊妹》剧组拍摄工作,由区委宣传部门牵头,多方协作,对剧组需要的场地、场景开展全面摸排,加强与影视制作团队沟通合作,先后实地勘景20余次,选定实拍场地30余处,将城市元素融入影视创作。电视剧拍摄杀青后,该区按照近期、中期、远景分别制定阶段性文旅产业提升计划,对淮上渡口老候船室、红旗照相馆、回民饭店等涉剧文保点位及周边基础设施进行修复提升,充分提升打卡游客游览体验。《六姊妹》热播后,梳理剧中出现的景点素材,将剧中“挖野菜”区域进行还原修复,命名“六姊妹游园”,全力还原剧中经典场景,增强游客代入感。
新媒体矩阵全面赋能,扩大传播声量。今年1月份,《六姊妹》电视剧定档后,该区全力做好该剧的预热宣传,及时转发中央电视台及新闻媒体关于《六姊妹》播出的新闻稿件,田家庵发布微信公众号推出“《六姊妹》中的老淮南故事”专栏,制作《打卡六姊妹游园》等系列视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制作《跟着〈六姊妹〉看田家庵区商贸服务业“一路繁花”》等视频10余个,相关新闻、评论等信息全网阅读量突破100万次,通过小红书等平台发起“跟着《六姊妹》游田家庵”话题,鼓励游客二次创作,形成裂变传播效应。
影视IP延伸开发,提升产业附加值。伴随着《六姊妹》的热播,田家庵区抢抓时机,持续从多维度推介田家庵,不断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深挖文旅资源,全面查找资料、图片,认真梳理传统街区“老北头”的历史建筑、美食景点,为后续整体改造腾挪、持续开发,打好提前量。擦亮文化符号,《六姊妹》剧中人物“老三”的第一份工作——“淮南烙画”吸引众多人的关注,该区紧扣剧情解读城市人文历史,推出一系列非遗体验、民俗活动,进一步传承弘扬淮南烙画、寿州窑、紫金石线刻等非遗文化技艺。拉动文旅消费,对剧中出现的地方美食进行集中宣传,吸引全国各地众多自媒体及网红达人到“老北头”“四号路”以及“福乐街”现场打卡,不断带动地区消费提升。
着力“生态赋能”,以一条河美丽岸边人
田家庵区因地制宜挖掘提升淮河岸线风光,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诗遥湾项目建设,通过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打造区域文旅经济新的增长极。
淮河岸线治理,生态景观重塑。已完成新姚北桥、淮河水利公园等10个子项目,其中堤顶彩虹路成为广大市民朋友们茶余饭后、游玩散心的青睐打卡点,西岛停车场极大方便了游玩群众,“六姊妹游园”吸引大批游客拍照打卡;诗遥湾水路林网提升工程、泵道体育公园等20个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梳理谋划的18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整体优化运营模式,完成“诗遥湾”商标工商注册和专属LOGO设计,综合考虑投资方案、合作模式等因素选优配强运营合作单位。
沿淮乡村融合,产业富民增收。该区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在环境整治、设施提升、产业发展等方面下足功夫,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加快实施石头埠村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项目,打造“萝卜之乡”精品农业特色发展村。持续推进2024年石头埠村、廖湾村、沿淮村省级中心村项目建设。发展城郊旅游,组织参加全省“春游江淮请您来”文旅宣传营销活动,推出“诗意田园·史院花事”赏花游,开展“赏春花”系列旅游采风活动,展示田家庵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及文化特色。
全域资源整合,品牌服务升级。以淮河为轴线,整合资源、升级服务,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扎实开展旅游招商,对接国内知名旅游集团,洽商从项目策划规划到投资融资、开发建设、管理运营为一体的战略合作。不断提升基础配套,加快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络体系,完善“火车站+公路+景区”无缝接驳交通网络,加强路景融合升级改造,打造旅游风景道。推进淮河沿线堤顶路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合理布设一批乡村旅游驿站、自驾车、房车营地。
着力“融合发展”,以“一步棋”带来“满盘活”
田家庵区立足旅游优势和资源特色,坚持规划引领,加快实施《关于深化文旅融合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区的实施方案》,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绘就文旅融合新图景。
坚持规划引领,绘就文旅融合新图景。该区成立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区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发挥主城区优势,加强城市休闲旅游商圈建设改造,结合地理环境资源分布和交通网络,促进旅游资源科学利用,积极培育诗遥湾—淮河老街旅游节点,打造淮河街区怀旧休闲旅游特色。
突出项目带动,激活文旅融合新引擎。该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推进“旅游+”“+旅游”模式,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淮河路为主线,老码头巷、淮舜路、福乐街为支线,对区域内历史建筑、美食景点等文旅资源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挖掘中国人民银行淮南分行旧址等文保单位、历史建筑17个,开发具有田家庵特色的美食店铺40余家。坚持尊重历史、修旧如旧,在保护和传承老街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逐步改善沿淮老街基础设施,完成红旗照相馆、五一商场等老建筑保护修缮,打造集旅游观光、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街区。
深耕活动赋能,织密文旅融合新场景。深挖区域特点,强化景城一体,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有魅力的文旅产品供给。丰富消费惠民举措,依托吾悦、万达等商业综合体,举办田家庵区“5·19中国旅游日”暨第三届“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等文旅促消费活动10余场,有效促进文旅消费增长。推动非遗展示进商圈、进书房、进文化馆,累计开展体验活动20余场。推进非遗保护与文创开发,建成投用区文创馆,展示省市级非遗作品、文创产品400余件。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是一场关乎城市灵魂与发展活力的系统性重塑。田家庵区以“文塑旅、旅彰文”为内核,书写着一场双向赋能的生动实践,让文化基因融入旅游肌理,以旅游载体激活文化生命力,在烟火气与书卷气的交融中,构建起全域文旅生态的崭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