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全方位策略

汪 佳

版次:A04  2025年08月05日

当我们走进重症医学科,看到那些因重病卧床、全身插管、不能自由翻身的病人,或许第一反应是担心他们的呼吸、循环是否稳定,生命体征是否平稳。但护理人员知道,除了维持生命体征外,还有一个看似微小、却极为关键的问题不能忽视——那就是皮肤护理,特别是压疮的预防。

一、为什么要特别重视压疮

压疮,也就是俗称的褥疮,是由于长时间受压、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导致皮肤和组织坏死的一种情况。对普通人来说,翻个身就是几秒钟的事,但对于一个全身插管、肌力低下、不能言语的重症病人来说,他们几乎集齐了压疮的各项风险因素:由于昏迷、镇静、插管无法自主翻身,皮肤长时间压迫一个部位;很多病人摄入少、代谢快,血浆蛋白低,皮肤弹性差,自我修复能力弱;且存在大小便失禁、出汗多、使用多种管道情况,导致局部长期潮湿,皮肤屏障功能下降。此外,病人往往不能表达,无法告诉护理人员“这里疼了”“那里麻了”,一两个小时不翻身,就会发展出皮肤破损,甚至深达肌肉、骨骼。

虽然“压疮”在很多人听起来觉得不过是皮肤破点皮,但在重症病人身上,它的危害远远不止如此。一次不起眼的皮肤红肿,可能发展成溃烂、坏死,不但治疗周期长、恢复困难,还会增加感染风险,甚至成为败血症的源头,拖慢整个康复进程。因此,在ICU里,皮肤护理绝不是边角工作,护理人员不仅会关注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还会时时刻刻留意他们的皮肤状况,不让任何一个小红点变成大伤口。

二、预防压疮从识别风险开始

在ICU里,压疮预防的第一步不是直接上手翻身,而是进行风险评估。护理人员会为每一位新入科的病人使用Braden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分数越低,代表压疮风险越高。比如说,一位意识清楚、能自主翻身、吃饭也挺好的病人,得分高,风险就低;但另一位昏迷、插着呼吸机、营养不良、大小便都不能控制的病人,那就是高危对象,护理人员立刻会启动强化预防策略。请别小看这个评分表,它是制定护理计划的基础,有了它,护理人员才能知道谁需要用气垫床、谁要每两个小时翻一次身、谁的骶尾部位要特别保护、患者哪里要涂保护膜……一切工作都有科学依据。

三、每日检查患者皮肤状况

在重症医学科,每一位病人的皮肤,每天都要进行检查。护理人员深知,压疮的早期信号往往只是一点点红、一点点硬、一点点热,如果不及时发现,几小时内就可能发展成严重的组织损伤。所以即使病人平静躺着,护理人员每天也都会掀开被子、翻动身体,查看患者骶尾部、髋骨、脚跟、肩胛、耳朵后方等每一个骨突部位。护理人员还会轻轻按压患者皮肤,看是否变白、是否回红,判断是否存在压疮早期的不可回弹性红斑。作为护理人员,我们不仅每天做全身皮肤巡视,有时甚至一班要查好几次。别担心,我们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带着目的、带着计划地认真排查,发现一点点异常都会立即汇报医生、调整护理方案。

四、翻身要有科学规范的策略

有些人以为,防压疮就是多翻几次身,但实际上,在重症病房,翻身可不是个简单的体力活,而是一项精准的技术活。护理人员最常用30度侧卧,不是把人整个侧过来,而是把身体轻轻倾斜30度左右,这样既能减轻骶骨的压力,又不会压迫髂骨。通常会2到3人配合完成一个翻身动作:一人扶持身体,一人调整垫子,还有一人观察皮肤变化。每一个动作都轻柔、有序,确保既能够减压,又不伤害到患者的管路或手术部位。而且,不同病人翻身时,还要因人而异注意相关细节:颅脑手术后不能让患者头部受压;胸腔引流管要保持通畅,不能被拉扯;骨折术后的肢体需要严格固定;有些病人血压不稳,不能频繁移动……护理人员不能因为忙碌就胡乱一翻——翻得准、翻得稳、翻得安全,才是对病人皮肤健康最好的承诺。

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就是皮肤红了点,哪里用得着这么紧张?”但是在重症监护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预防患者发生压疮的情况,宁可多花几分钟翻身、检查,也要尽可能避免压疮给患者带来更多痛苦。

(作者单位系宁国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