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种,致死率在女性癌种中位居第四,其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近一半的癌症可预防,不能预防的癌症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可通过早筛早诊获得治愈的机会。因此,女性应积极参与乳腺癌筛查,了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减轻癌症风险。
1乳腺癌高危人群有哪些?
乳腺癌高危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有乳腺癌家族史但不满足遗传性乳腺癌与卵巢癌综合征疑似患者条件的健康女性;②有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者;③存在乳腺导管癌或小叶不典型增生等病史者;④接受激素治疗者;⑤年轻时接受过胸部放射治疗者;⑥长期处于高度压力下者。
2乳腺癌筛查的重要性
乳腺癌筛查可在症状出现之前识别、诊断出乳腺癌的存在,有利于抓住治疗时机,使得患者在治疗难度较低的阶段进行干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乳腺癌筛查不仅能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还可降低医疗支出,减少整体卫生资源消耗。根据我国女性乳腺癌筛查的循证医学证据,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制定了《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2022年版)》,为各部门开展乳腺癌筛查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
3女性参与乳腺癌筛查的年龄是多少?
与西方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的高峰年龄提前5至10岁,在40至50岁之间。因此,大部分指南建议女性不满40岁不接受规律性筛查,从40岁开始定期进行乳腺癌筛查,40至70岁每年或每两年接受一次筛查,而70岁以上需综合考量个体健康状况与预期寿命以决定是否继续每年筛查或减少筛查的频率。
4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要点
4.1筛查起始年龄更早
针对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起始年龄可提前到25岁甚至更早,具体时间由医师评估个体风险程度来确定。
4.2筛查评论更高
普通人群推荐每1至2年筛查一次,而乳腺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1次及以上的专业检查,必要时可每半年复查一次。
4.3筛查方法更全面
常用的乳腺癌筛查方法包括乳腺超声检查、乳腺X线摄影(钼靶)、乳腺磁共振成像(MRI)、临床乳腺检查等。乳腺癌高危人群一般建议采用联合筛查方式,如“钼靶+超声”、“钼靶+MRI”,以提升检出率。
5乳腺癌筛查常见误区提醒
虽然“早筛早诊”理念深入人心,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可能会影响女性参与乳腺癌筛查的积极性。
误区一:没有症状便不需要检查
乳腺癌患者发病早期,通常并无明显症状,待到出现乳房肿块明显、乳房疼痛等症状时,患者的病情可能已发展至中晚期。
误区二:自检能够代替专业筛查
乳房自我检查能够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异常变化,有利于提升警觉性。然而,自检无法替代专业的医学筛查方法,许多早期病变无法通过触摸发现。
误区三:年轻人不会得乳腺癌
近年来,乳腺癌年轻化趋势明显,临床上可见到20多岁的乳腺癌患者,特别是有家族史或基因突变者更应警惕。
误区四:筛查结果正常就不用担心
筛查并非一次性的“保险”,需坚持定期随访,特别是高危人群。
误区五:乳腺癌筛查效果有限
有研究证明,积极参与乳腺癌筛查能够减轻乳腺癌死亡风险。因此,女性应重视乳腺癌筛查,尽量做到早筛早诊。
6日常健康管理建议
除了定期筛查以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乳腺癌的关键环节。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提出以下健康建议:
6.1保持健康体重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较多,肥胖是其中之一,BMI应尽量控制在18.5~24之间。
6.2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可增强体质,减轻患病风险。每日应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如骑自行车、游泳、快走等。
6.3科学饮食
科学的饮食与营养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均衡饮食、规律进食,减少或避免酒精摄入。制定饮食方案时,应多选用维生素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如鸡蛋、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同时,应限制红肉与加工食品,戒烟限酒。
6.4注重心理健康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削弱免疫力,影响身体状况。遇到烦心事应及时和家人、朋友们沟通,保持平和的心态与良好的心情,及时调整压力。若已患上乳腺癌,应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支持,以减轻焦虑、紧张、抑郁等负性情绪。
(作者单位系萧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