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安徽理工大学“楚韵薪传”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走进大通区上窑镇,围绕加强寿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活化、探索非遗研学与乡村文旅融合新路径开展调研,推动“非遗+研学”课程开发,以非遗研学助力寿州窑活态传承。
本报记者 朱庆磊 本报通讯员 王恩奇 摄
版次:01 2025年08月05日
暑假期间,安徽理工大学“楚韵薪传”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走进大通区上窑镇,围绕加强寿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活化、探索非遗研学与乡村文旅融合新路径开展调研,推动“非遗+研学”课程开发,以非遗研学助力寿州窑活态传承。
本报记者 朱庆磊 本报通讯员 王恩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