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领办“关键小事” 筑牢治理“民生基石”

本报记者 何婷婷 本报通讯员 许 青

版次:01  2025年08月05日

“村里路灯很多都坏了,一到晚上,村民们只能摸黑走路,很不安全。没想到找村书记提了意见,当天就有人来修,这效率真是没话说!”家住八公山区山王镇工农村的张大爷指着亮堂堂的路面,脸上满是笑意。

这暖心一幕,正是八公山区推行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工作的生动缩影。从路灯不亮到垃圾清运不及时,从窨井盖破裂到污水管道不通,从小区无物业管理到电动车无处充电,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关键小事”,在三级党组织书记的牵头推动下正一件件得到妥善解决。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八公山区以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为抓手,着眼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项目办理进度,构建起“党建+治理+服务”的治理体系,绘就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善治新画卷。

群众的“揪心事”成书记的“上心事”

八公山区为老工矿区,面临着老旧小区多、基础设施老化、物业服务不完善等问题。经梳理2024年以来群众诉求,涉及饮用水水压低、水质差、小区充电桩报装难等高频诉求654件。八公山区区委主要领导深入村居一线,听民声、察民情,要求全区各部门凝聚合力,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心上事”,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今年3月,八公山区以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为抓手,在全区范围内创新开展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攻坚“聚能善治”行动,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基础设施类、环境提升类、物业服务类、社会面防控类以及其他类五个方面问题,通过深入调研、走访摸排、征求意见等,梳理各类民生问题34个,建立“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机制,推动问题高效解决。统筹政法、住建、农水、属地等部门资源力量,从细处着想、实处着力、难处攻坚,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个,修建道路12条,安装电动车充电桩139个,增换路灯154个,化解矛盾纠纷146起,实现基层治理成效群众可感可及。

“邻里间”搭平台“家门口”解忧愁

在毕家岗街道新淮园社区门前的广场上,一棵枝繁叶茂的合欢树成了居民日常聚集的“天然议事厅”。6月19日,新淮园社区党委书记带领“两委”干部、居民代表、物业公司、业委会代表等“齐聚一堂”,围绕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等问题召开党群议事活动。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家长里短间把楼栋照明设施老旧、下水管道经常堵塞、健身器材破损严重等居民的“身边事”和盘托出,社区干部认真记录,现场会商解决,确保群众意见件件有回音。参与议事的居民赵大爷称赞道:“在家门口聊着天就把问题解决了!咱们说的话有人听、提的建议有人办,实打实地解决了群众的问题。”

聚焦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八公山区将议事协商作为基层治理的“金钥匙”,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议事协商机制,搭建平台、丰富形式、规范程序,摸清找准群众需求点。通过各级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因地制宜搭建集思亭、“同心圆”议事厅、“合欢花下”议事台等党群议事协商阵地12个,召开党群议事活动69场次,征求群众意见158条,解决民生实事98件,构建起“小事网格议、难事社区商、大事联合解”的分级议事模式,不断提升居民自治水平。

听“呼声”有“回声”变“阻梗”为“通途”

土坝孜街道存在着老龄人口多、社区服务相对单一、志愿者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如在助老扶弱、小家电维修、老年教育等服务中,难以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群众满意度较低。今年以来,街道党工委书记领办“社区志愿服务多元化与专业化提升”项目,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联动辖区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组建5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建立“需求—资源—项目”清单,打造“红色便民服务日”品牌项目,每月20日定期开展惠民服务及“邻心聚力”志愿服务活动。

土坝孜街道今年已累计组织党员志愿者、共建单位专业人员161人次,提供水电维修、健康义诊、义务理发等便民志愿服务87次,服务老年群体750人次,困难家庭89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0余件。社区居民王奶奶感慨地说:“现在不仅有定期义诊、家电维修,还有教我们用智能手机的‘银龄课堂’,志愿者们既热心又专业,我们的生活便利多了!”

山王镇丁山村后洼段生产道路原路面狭窄且坑洼不平,不仅给村民日常出行带来不便,更影响了“大丁山”品牌葡萄的运输和销售。今年2月,山王镇党委书记将“小硬化·大产业”——丁山村葡萄经济暨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作为领办项目,深入调研、统筹协调,对后洼段生产道路进行硬化拓宽,由原来的2米拓宽到3.5米。运输效率的显著提升进一步打响了丁山村葡萄品牌,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当地村民感慨道:“现在正是葡萄收获的季节,这条路修到了我们心坎上!现在葡萄运输又快又稳,再也不用担心颠坏果子。”

2024年以来,八公山区三级党组织书记共领办基层治理项目8类97个,以小区治理、民生服务、议事协商类项目为主。通过三级书记靠前指挥、示范带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愈发凸显,一个个领办项目如同“毛细血管”,将党的温暖精准输送到千家万户,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在治理效能的提升中不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