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这些习惯会让胃肠息肉术后复发

廖灿然

版次:A04  2025年08月01日

你知道吗?医学研究显示,胃肠息肉切除术后并非一劳永逸,术后3~5年,28%~58%的患者会遭遇息肉复发,近乎每两个手术患者中就有一人面临复发。术后第一年,患者再长息肉的可能性更是同龄健康人的16倍,直至4~6年后风险才逐渐降低。而这些复发问题,与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作息紊乱、长期精神压力等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一、为什么胃肠息肉切除了还会复发

1.肠道“土壤”没变,息肉还会生根发芽

手术切除的仅是肉眼可见的息肉,然而患者的遗传背景、肠道微生态环境及代谢状态并未随之改变。就像割韭菜,若不铲除根系,新芽仍会破土而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基因突变,如同土壤中深埋的杂草种子,而慢性肠道炎症引发的黏膜修复异常,恰似反复修补的墙面裂缝——只要这些致息因素持续存在,新的息肉便可能不断萌生。

2.肠道“角落”藏隐患,切不干净易复发

肠道就像弯弯曲曲的迷宫,到处都是褶皱和拐弯,一些特别小的息肉就像藏在墙角的灰尘,很难被发现,若检查前肠道未彻底清理干净,或医生经验不足,很可能会漏掉10%~20%的小息肉。此外,部分息肉如“根基”很宽的广基息肉,切除时只能分片处理,如同撕贴纸没撕干净,留下的边角更容易重新生长,特别是直径超过2厘米的绒毛状腺瘤,残端复发率高达10%~35%。不过,知道这些原因后别慌,定期复查、改善生活习惯、调理肠道环境,就能将息肉复发的风险降到最低。

二、饮食误区:高油、高盐是“帮凶”

胃肠息肉术后,饮食调整是预防复发的关键。很多人觉得,手术做完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种想法大错特错。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的食物,会给胃肠带来巨大负担。比如红烧肉、炸鸡这类高脂肪食物,在肠道内消化缓慢,容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刺激肠黏膜异常增生。咸菜、腊肉等高盐食物,则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增加息肉复发风险。

还有些人偏爱辛辣刺激食物,吃火锅、麻辣烫时追求“过瘾”,但术后胃肠黏膜处于修复期,过度的辛辣刺激就像往“伤口”上撒盐,不仅会引发胃痛、腹泻等不适,还可能诱发炎症,促使息肉再次生长。另外,长期吃精细加工的食物,如白面包、蛋糕等,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会减缓肠道蠕动,导致毒素在肠道内堆积,也是息肉复发的隐患。

术后正确的饮食方式,应该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菠菜、西兰花)、水果(如苹果、香蕉)和全谷物(如燕麦、糙米)。这些食物既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排便,又能调节肠道菌群,为胃肠健康保驾护航。

三、生活习惯:熬夜、久坐“雪上加霜”

生活习惯对胃肠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如影随形,熬夜加班、追剧刷短视频成了许多人的日常。但长期熬夜会严重打乱人体生物钟,就像强行改变精密钟表的齿轮运转。胃肠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本应在夜间进入修复模式,却因熬夜被迫持续“加班”。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胃肠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还会导致胃酸分泌失调、肠道菌群失衡,进而使胃肠功能紊乱,显著增加息肉复发的几率。

除熬夜外,久坐也是胃肠息肉复发诱因。上班族长时间久坐,胃肠蠕动减缓,食物消化变慢,黏膜受刺激易致息肉复发。肥胖者腹部赘肉会扰乱内分泌,增加复发风险,有研究表明,BMI每升高5个单位,患肠癌风险增20%。每天30分钟散步、跑步等运动可加速胃肠蠕动,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能调节代谢、减少炎症、控制体重,从多方面降低胃肠息肉复发几率。

综上所述,胃肠息肉术后复发并非不可避免。在饮食上,需远离高油高脂、辛辣刺激食物,多摄入膳食纤维;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拒绝熬夜,适度运动;疾病管理上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情绪调节也至关重要,避免焦虑紧张。只要避开这些危险因素,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就能大大降低息肉复发几率,守护胃肠健康。

(作者单位系马鞍山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