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深耕铸就产业新引擎

——淮南高新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纪实

版次:A01  2025年08月01日

本报记者 李东华 本报通讯员 刘士琦 王诗尧

2022年以来,淮南高新区抢抓省、市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战略机遇,以“整车带动、错位发展、靶向招商”为路径,用三年时间签约落地22个项目、总投资超220亿元,构建起覆盖上游原材料、关键零部件到整车制造的全产业链生态,形成了“龙头引领、配套协同、创新驱动”的良好格局。

战略布局:差异化赛道跑出加速度

面对合肥等城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强势布局,淮南高新区选择聚力新能源商用车赛道,以“错位发展”开辟新空间。数据显示,当前新能源商用车在整体商用车中占比仅11%,远低于乘用车的34%,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和智能化转型加速,商用车新能源化正迎来爆发期。

“我们坚持‘整车带动、错位发展、靶向招商’的产业发展定位,专注新能源商用车发展,锚定浙东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优势,围绕传动系统、底盘系统等细分领域精准招商。”淮南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园区充分发挥整车对产业链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整车+零部件”模式,以开沃汽车为龙头,吸引20余家配套企业落地,总投资220.1亿元,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集聚效应。

项目突破: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走进淮南创维商用车项目现场,试制车间内机器轰鸣,首台创维鸿途纯电VAN车型已完成样车下线,并启动样车小批量生产;在焊装、涂装车间,工人们正安装调试自动化设备;总装库房、综合站房、测试街区已投入使用。当前,项目建设基本完成,正为量产冲刺,达产后年产值预计将突破50亿元,届时将成为淮南高新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业龙头”。

在零部件领域,21个项目亮点纷呈,产业链条完善,涵盖了三电系统、车身底盘、智能座舱及内外饰件、车载显示等。其中,三电系统有淮南创源动力pack电池生产线、圣龙新能源汽车驱动及热管理部件等项目,攻克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车身与底盘金属件有广飞汽车钣金、鑫星制动系统等项目,构建起轻量化与安全性的双重保障;车载显示有智能终端电子产品车载玻璃盖板、鑫泰触控盖板等项目,点亮人机交互新体验。智能座舱有博弈汽车轻量化新材料应用、涵冰汽车智能座舱零部件等项目,推动“第三生活空间”升级。

“从电池到车身,从座舱到显示,我们已实现一大批关键零部件的本地化配套。”淮南高新区投资促进局负责人介绍,通过产业链招商,以整车带动产业链集聚协同发展,形成了产业链条的良性互动,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极大提升研发效率。

创新打法:招商载体服务“三箭齐发”

淮南高新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创新的招商模式、完善的载体平台和优良的要素服务保障。

创新招商模式。淮南高新区创新“供应链+驻点+以商招商”组合拳:围绕开沃汽车召开供应链大会,靶向对接52家核心供应商,富卓汽车座椅总成等项目即将落地;组建浙江台州驻点招商组,考察60余家企业,13个浙东项目签约;聘任已落地企业负责人为“招商顾问”,以商引商引入产业链项目。

“定制”空间载体。在94万平方米现有产业园基础上,淮南高新区重点打造合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一标段9.55万平方米已投用,二标段7.5万平方米根据签约及重点在谈项目需求“定制化”设计改造,单层钢构厂房适配大型设备,多层框架厂房满足研发需求。同时,配套出台相关政策,对优质企业减免租金、补贴设备,降低运营成本15%。

强化服务保障。淮南高新区成立项目推进专班,提供签约、审批、建设到投产的“一对一”全生命周期服务;针对融资难题,联合市担保公司推出“产业发展贷”,为项目提供服务保障;围绕用工需求,摸排建立务工人员清单,通过组织开展招聘会、“送工上门”等活动,有效填补企业用工缺口;释放政策红利,严格落实产业扶持、人才保障、招商奖励等各项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