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干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本报通讯员 吕天然 王诗尧 本报记者 李东华

版次:A01  2025年08月01日

今年以来,淮南高新区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立足“四中心一基地”功能定位,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项目、优环境、育产业、保民生,积极打造高科技产业区、高品质生活区、高效能治理区,全区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上半年,全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9%;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进出口总额1736.5万美元;新增“四上”企业40户。

项目建设全速推进。上半年,淮南高新区列入省重点项目17个,总投资232.5亿元;上报省集中开工动员重点项目12个,均已开工并纳入统计。总投资8亿元的高新区创新商务港、总投资5亿元的合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二期等顺利开工,爱琴海城市综合体、万洋科技城、新能源汽车综合服务基地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市产业创新中心、于达克新能源车辆路试测试中心等项目加快办理前期手续,芯视佳新型显示材料产业园等项目按期竣工。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淮南高新区组建浙江台州椒江、台州玉环两个驻点招商组,出台浙东专项招商政策,重点招引浙江台州中小企业。上半年,新签约项目30个,总投资54.2亿元,其中10亿元项目3个,总投资10.6亿元的特码斯派克智慧矿山机器人、总投资10亿元的博弈汽车轻量化新材料、总投资10亿元的万邦达汽车皮革内饰生产线等重大项目成功落地。

创新活力持续增强。组织企业参加“高新区大讲堂”等活动4场,成功认定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1户,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0户。加快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建设,新增省级数字化转型服务商2户、市级智能工厂10户。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安理智谷”建设。今年以来安徽理工大学科技园签约落地企业13家,累计入驻企业85家;加快推进闵行·淮南科创产业园建设,与闵行区、莘庄工业区等开展互访10余次。产业园公司围绕年度工作计划及目标任务,扎实开展招商洽谈活动,招引入驻企业6家。

城市功能品质稳步提升。制定淮南高新区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十大行动”,完成市专班交办问题整改232个,夜巡自查发现问题整改488个。加快打通断头路,国槐路(民惠街—沿山路)等竣工通车,国槐路(春分街—三和街)等5条道路方案设计完成。推进三和片区城中村改造,累计完成征迁安置586户,拆除房屋面积26.8万平方米,三和农贸市场选址工作已完成。深入推进公园设施建设,民祥公园、如意公园建成并开放。加快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处置,部分项目利用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民生实事有序落实。淮南高新区加快补齐教育、医疗等服务短板,淮师附小、实验中学集团化办学顺利推进,民祥小学建设进度加快,香樟苑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预计8月中旬正式运行。加快培育商贸发展活力,今年以来春申里文旅街区、拓基广场特色商业街区已开业运营,爱琴海城市综合体项目加快建设。深入推进“村改居”工作,已撤销舜耕等5个行政建制村,新设立玫瑰苑社区,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全力做好民声呼应工作,上半年,共受理民声诉求11498件(其中省平台106件),均已按期办结。扎实开展高频事项攻坚,解决难点事项217件。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印发淮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为34家企业兑现政策奖补资金0.68亿元;通过“政银担”“科技贷”等模式为39家企业融资2.14亿元。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水电气网联办服务实现全市突破。积极做好向上对接争取,上半年累计上报政策资金需求26.9亿元,已获批资金1.8亿元。

安全稳定不断巩固。印发淮南高新区“1+14+N”分行业分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方案,累计检查355家单位,排查安全隐患1102处,已完成整改1049处。开展施工工地扬尘管控专项行动,完成市政排水管网修复提升项目,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共排查矛盾纠纷275件,调解成功26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