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中显定力 “稳”中蕴潜力 “新”中育活力

——2025上半年淮南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版次:01  2025年08月01日

本报记者 周 玲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淮南经济运行态势备受关注。近日,上半年“期中考”成绩揭晓,在全国、全省经济运行较一季度回落的背景下,淮南经济顶住压力,经济运行实现了逆势回升,全市GDP同比增长4.0%,较一季度提升0.3个百分点,全省位次前进一位,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品读淮南经济上半年“成绩单”,有三个关键词值得关注。

——从“难”中看信心和定力。

今年上半年,煤电持续下行、需求不足、外部冲击等不利因素叠加,面对超乎预料的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我市经济运行依然呈现诸多积极变化,“稳”的基础在夯实,“进”的力量在积蓄,稳中向好态势明显,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成绩来之不易。数字的背后折射的是转型攻坚的定力、负重爬坡的勇气、奋力追赶的决心;是拉高标杆、奋勇争先,推动各项工作往前走、上台阶的新理念、新状态、新作风、新成效。

更加鼓舞人心的是,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在地建筑业总产值、技改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6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三位。

表现抢眼的装备制造业已有规上企业341户,1—6月份产值同比增长24.7%,煤机装备、工程机械、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初步形成。

——从“稳”中看韧性和潜力。

我市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市建设,聚焦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未来产业“星火燎原”,持之以恒抓招商、抓项目、抓产业、抓服务企业,深入实施培优促强扶大工程,着力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动力。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高端装备智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七大新兴产业发展动能强劲。

上半年,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高于规上工业增速13.4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速2.2个百分点。

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放眼县区园区,一个个重点项目紧锣密鼓向前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条”全速刷新。万洋科技产业园、毛集华莱士绿色食品、淮芯光电集成电路、淮南平圩电厂四期等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全速推进,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指日可待。

项目投资发挥了至为关键的支撑作用。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增速高于全省8.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增速连续3个月居全省前三位。全市500万以上在库项目1004个,项目数较上年同期增长1.1%,其中,509个5000万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4.1%,投资额占全市项目投资的90%,拉动全市投资增长9.6个百分点。

——从“新”中看动力和活力。

推动经济发展的深层动力,源自于向新向上的不懈追求。我市锚定高质量转型发展首要任务,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在达因汽车空调、利来汽车、唐兴装备、凯盛重工等骨干企业的支撑下,寿县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及动力零部件产业集群、大通区现代煤机及应急装备智造产业集群先后获批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我市在8个县区围绕光伏电池储能制造、化学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等11个集群方向开展的县域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深入推进,培优促强扶大企业对县区产业积聚和主导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显现。

现代服务业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上半年,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4%,增速较一季度提升8.4个百分点,其中占比最高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4.9%,拉动全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个百分点。

消费活力点燃城市烟火气。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0.1亿元,同比增长5.9%,居全省第五位。绿色智能商品备受青睐,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电器材类、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累计增长100.5%、50.2%和43.6%,合计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个百分点。

行至年中,承上启下。答好2025年“下半程”发展考卷,事关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期实现,事关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和“十五五”规划良好开局。

坚定信心,坚持发展,坚持创新。

只要保持定力、激发活力,铆足干劲、狠抓落实,淮南经济将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