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脖子、手腕内侧或脚踝处突然奇痒难耐,不自觉地反复搔抓后,皮肤渐渐变得粗糙、增厚,还出现一道道明显的纹路?如果这种情况频繁发生,那一定要警惕,这很可能是神经性皮炎找上门了。作为皮肤科疾病的“常客”,神经性皮炎虽不致命,却像恼人的“小尾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一、神经性皮炎不止是“痒”那么简单
神经性皮炎,也被称为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初期,皮肤上会出现针尖至米粒大小的多角形扁平丘疹,颜色多为淡红色或正常肤色,表面光滑或覆有少量鳞屑。随着病情发展,这些丘疹会逐渐融合成片,形成边界清楚的苔藓样变斑块,摸上去粗糙坚硬,犹如皮革。
这种疾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剧烈瘙痒,而且瘙痒感往往在夜间、情绪紧张或局部受热时加重。很多患者表示,白天工作时还能勉强克制搔抓的冲动,但一到夜深人静,瘙痒就像无数小虫子在皮肤下蠕动,让人难以入睡。反复搔抓不仅会导致皮肤破损、出血,增加感染风险,还会形成“瘙痒——搔抓——瘙痒加重”的恶性循环,让病情愈发严重。
二、神经性皮炎的发病机制
神经性皮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精神因素是最主要的诱因之一,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压力过大,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皮肤神经末梢敏感性增加,从而诱发或加重瘙痒症状。例如,一些职场人士在项目截止日期临近、工作压力剧增时,神经性皮炎就会突然发作;还有部分学生在考试季,由于精神高度紧张,也容易出现皮肤问题。
局部刺激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衣领过硬摩擦颈部皮肤、佩戴的首饰材质过敏、过度使用碱性肥皂清洁皮肤,以及经常搔抓、摩擦等不良习惯,都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引发炎症反应。此外,饮食不当同样可能诱发神经性皮炎。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酒精、浓茶、咖啡等,会刺激皮肤血管扩张,加重瘙痒症状。而内分泌失调、胃肠道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等内在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三、科学防护筑牢皮肤健康防线
既然知道了神经性皮炎的发病原因,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
1.管理情绪,释放压力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预防神经性皮炎的关键。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给自己的心灵“减负”。可以尝试通过运动释放压力,如慢跑、瑜伽、游泳等,运动时身体会分泌内啡肽,这种“快乐激素”能有效缓解焦虑情绪;也可以培养兴趣爱好,绘画、书法、听音乐、阅读等,让自己沉浸在喜欢的事物中,忘却烦恼;当感觉压力过大时,还可以向家人、朋友倾诉,或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2.呵护皮肤,避免刺激
在日常生活中,要选择柔软、宽松、透气性好的棉质衣物,避免穿紧身化纤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以37-40℃为宜),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避免过度清洁,尽量选择温和、无刺激性的沐浴产品,洗完澡后及时涂抹保湿霜,保持皮肤滋润,修复和强化皮肤屏障。此外,要避免搔抓、摩擦皮肤,瘙痒发作时,可以通过拍打、冷敷等方式缓解,或使用止痒药膏,切不可用手直接抓挠。
3.合理饮食,均衡营养
饮食上,要尽量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例如,橙子、柠檬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抗氧化、促进皮肤修复;胡萝卜、菠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对维持皮肤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同时,要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酒精、浓茶、咖啡的摄入,避免食用易过敏食物(如海鲜、芒果等),以免诱发或加重皮肤炎症。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抵御外界侵害的第一道防线。呵护皮肤健康,远离神经性皮炎的“纠缠”,不仅需要科学的防治方法,更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耐心和细心。从今天起,关注情绪管理,做好皮肤护理,合理均衡饮食,让我们一起拥有健康、光滑的肌肤。
(作者单位系安庆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