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香与蝉鸣

宗薪莉

版次:03  2025年07月31日

又是一年蝉鸣的夏季。雨后的天空澄澈如洗,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青草的芬芳。走在这条被雨水冲刷得发亮的小路上,我的思绪不由地飘回了二十五年前的那个夏天。

记忆中,奶奶总是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瘦小的身影在缝纫机前忙碌着。她的手指灵巧地穿梭于布料之间,针脚细密而整齐。奶奶是村里出了名的能干人,无论是地里的农活还是家里的琐事,她总能打理得井井有条。如今回想起来,我才明白,她并非无所不能,只是生活的重担逼着她不得不学会一切。

奶奶那一辈的女性,大多没有机会读书。她常说:“别看我长了一双眼,其实我什么都看不见。”这句话里藏着多少无奈与心酸。因为吃过不识字的苦,她格外重视子女的教育。每次我趴在桌前写作业时,奶奶总会坐在一旁,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摩挲着我的课本,眼神里满是羡慕与期盼。“晶晶,你一定要好好念书。”这句话,成了她对我说的最多的话。

夏日的傍晚,雨后的菜园是最迷人的地方。奶奶挎着竹编的小篮子,带着我去摘菜。园子里的番茄红得发亮,茄子紫得发黑,豆角垂挂在藤蔓上,像一串串翠绿的月牙。而我总是惦记着那些藏在瓜叶下的小白瓜,像寻宝一样拨开层层绿叶,寻找最白最胖的那一个。有时候发现一个即将成熟的,就偷偷做个标记,等着下次来收获。

回家的路上,野草调皮地钻进我的凉鞋,挠得脚心发痒。奶奶就会蹲下身,仔细地帮我把草屑挑出来,她的手掌粗糙却温暖。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把小白瓜浸在冰凉的井水里,切开后一定要奶奶先尝。她总是和蔼地摸着我的头说:“奶奶胃不好,你吃吧。”然后转身去和面,准备做我最爱的手擀面。

奶奶和面的功夫堪称一绝。她揉面的样子像是在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面团在她手下渐渐变得光滑柔韧,最后达到“三光”的境界——手光、面光、盆光。切番茄时,鲜红的汁水顺着刀锋流下,散发出诱人的酸甜香气。虽然家里的油罐里永远只插着一根绑着铜钱的筷子作量勺,但奶奶总能把这些简单的食材变成人间美味。

擀面杖在奶奶手中灵活地滚动,面团渐渐变成一张薄如蝉翼的面皮。她切面的动作行云流水,每一根面条都均匀细长。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冒着泡,面条下锅的时机总是恰到好处。最幸福的是偶尔能加个荷包蛋,金黄的蛋黄慢慢凝固,像一个小太阳浮在面汤里。吃完加了鸡蛋的面条,我心里能美一整天。

如今,超市里随时能买到各种面条,温室里的番茄一年四季都红艳诱人。可那些食物,怎么也比不上记忆中的味道。在这个雨后的傍晚,我决定亲手复刻奶奶的手擀面。当面粉在指尖变成面团时,我仿佛又看到了奶奶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闻到了那个夏天特有的味道——混合着泥土、青草、番茄和面香的,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