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作为一种突如其来的健康危机,给很多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该病不仅会剥夺患者的行动能力,还会在心理层面造成深远影响。在现代生活中,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与康复理念的普及,很多中风患者及家属开始意识到,居家康复护理对于中风患者重返健康生活而言是关键一步,本文就和大家聊一聊中风患者居家康复护理,并分享以下五个方面的实用技巧,希望可以助力患者早日康复。
一、科学饮食,注意营养均衡
1.低盐低脂,健康饮食:很多中风患者都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基础疾病,为此在饮食上需要遵循低盐低脂原则,要尽量减少食盐和油脂的摄入,积极控制血压和血脂,有助于降低中风复发的风险。与此同时,适当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为机体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健康,提高免疫力。
2.适量饮水,保持水分平衡:中风患者常因活动受限,易出现饮水不足的情况。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血液循环、促进药物排泄、预防尿路感染,为此,中风患者需要定时定量饮水,但不可以一次性大量饮水,防止加重心脏负担。
3.采用分餐制,避免暴饮暴食:中风患者的消化功能易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建议为患者采用分餐制,将一日三餐分为五到六餐,这样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促进营养的吸收及利用。注意不要暴饮暴食,避免引发消化不良、血糖波动等问题。
二、合理体位摆放,预防并发症
1.定期翻身,预防压疮:有些中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因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易发生压疮。为此,家属需要定期为患者翻身,通常是每2~3小时翻身一次,同时适当按摩受压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对于受压部位,可以使用气垫床、泡沫垫等辅助工具,有助于减轻压力。
2.正确摆放体位,减少肢体畸形:多数中风患者会有患侧肢体瘫痪情况,如果不注意体位摆放,就易发生肢体畸形。家属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体位,如侧卧位、仰卧位等,并要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以防止出现关节屈曲、内收、外展等异常姿势。
3.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对于患侧肢体,要适当抬高,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缓解水肿和疼痛症状。在此期间,还要注意患肢的保暖,以免因寒冷刺激而引发肌肉痉挛。
三、科学康复训练,逐步恢复功能
1.被动训练,保持关节灵活性:在中风患者肌力较弱或完全丧失的情况下,家属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为患者进行被动训练,如关节活动、肌肉按摩等。坚持做这些训练,可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张力,有助于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情况。
2.主动训练,增强肌力:待患者肌力逐渐恢复后,可以鼓励患者做一些主动训练,如床上翻身、坐起、站立、行走等,坚持做这些训练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还可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与协调性。在训练期间,家属要在一旁陪同,给予患者必要的扶持与保护,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3.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是中风患者的一个重要康复目标,家属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出个性化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计划,如洗手、穿衣、刷牙、进食、梳头、如厕等,坚持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逐步摆脱对家属的依赖,提高其生活质量。
四、做好心理调节,保持积极心态
1.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抑郁:中风患者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作为家属,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与支持,可以通过倾听、安慰、鼓励等方式,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社交互动,增强社会归属感:要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进行社交互动,积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这样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与此同时,社交互动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与动力,对其康复进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兴趣爱好培养,丰富精神生活:可以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鼓励其多参与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像听音乐、画画、阅读等,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患者的精神生活,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在患者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家属应给予充分的鼓励与支持,让患者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并获得成就感。
五、定期监测与随访,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1.监测生命体征:家属要定期为患者监测血压、心率、体温等各项生命体征,以保证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一旦发现有异常,需要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
2.随访康复进展:随着患者康复进程的推进,其身体状况与康复需求也都会发生变化,医护人员应定期随访患者的康复进展,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以及康复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随访结果,为其及时调整康复计划,以保证康复效果的最优化。
3.寻求专业指导:在居家康复期间,患者及家属可能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与帮助。可以通过咨询医生,了解最新的康复理念与技术,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案。
中风患者居家康复任务艰巨,需医患家属协作、遵循科学方法。科学饮食、合理体位、康复训练、心理调节、定期监测这五个方面的技巧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重返美好生活。
(作者单位系霍山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