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28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淮南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采制的新闻报道《昔日工业“伤疤” 如今城市“绿肾”》在CCTV-12社会与法频道“绿水青山的中国”栏目播出,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频、央视网同步上线播出。
该报道详细介绍了淮南作为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国家重要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也因长期煤炭开采形成了大片采煤沉陷区。在城市转型过程中,面对这些昔日的工业“伤疤”,如何进行生态修复,淮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淮南积极探索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模式,将沉陷区治理作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重要内容,突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生态修复、产业导入”的治理机制,加速“城人产”融合发展,通过有效治理,不仅把“工业伤疤”变成了“城市绿肾”,也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淮南方案”,实现了昔日“矿区废地”向今朝“城市绿肾”的华丽蝶变。
该报道展现了淮南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生动实践,塑造了生态友好、绿色淮南的美好形象。
(本报记者 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