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淮腹地淮南市大通区,有一处令人窒息的地方——大通“万人坑”。这里,是侵华日军血腥暴行的铁证,是一段交织苦难屈辱与不懈抗争的历史现场。每一寸焦土、每一堆白骨,都在无声回溯80余年前那段绝不能被遗忘的民族伤痛。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记者前往大通“万人坑”教育馆,以史为镜回溯往昔、缅怀先烈,于苦难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罪恶见证:万人坑的血泪浇筑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淮南,妄图掠夺当地丰富煤炭资源,强行霸占大通煤矿,建立起毫无人性的“以人换煤”血腥体系。
被掳掠而来的矿工,多为当地百姓、战俘,甚至是从外地通过“招募”“抓捕”等暴力手段聚集的劳工。他们如奴隶般被驱入矿井,承受超长工时与极限强度劳作。矿井内条件恶劣,塌方、透水、瓦斯爆炸频发,日军却为追产量全然不顾矿工死活。
档案中记载:矿工栖身简陋工棚,食掺沙石的“饭食”,衣不蔽体、饥寒交迫。寒冬,缺御寒衣物的他们在冷风中瑟瑟发抖;盛夏,工棚闷热如蒸笼,疫病肆虐,日军仍强逼患病矿工下井,无数人在病痛与劳役的双重绞杀中倒下。
当矿工因劳累、疾病、事故失去劳动能力,或被日军判定“无用”,便会被残忍抛弃。他们被拖至荒郊,或遭活埋,或在痛苦中咽气。经年累月,数万冤魂白骨堆积成骇人听闻的大通“万人坑”。
今日,站在遗址旁,看到层层骸骨,仿佛能触碰到当年的绝望与剧痛。这些骸骨,是日军暴行最直观、最惨烈的实证,将侵略者的嗜血本性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历史回溯:黑暗中的抗争星火
在苦难深渊,大通煤矿矿工从未放弃抗争,以各种方式对抗日军残酷统治。
尽管遭严密监视、残酷镇压,矿工仍暗中串联。他们在井下故意放缓进度、破坏设备,以消极抵抗回应掠夺;更有勇敢者尝试逃亡,虽多数被抓回后遭受虐待,却让反抗火种始终燃烧。
随着新四军在淮南开展反击行动,进步思想传入煤矿。秘密联络网悄然搭建,矿工抗争渐趋组织化。他们传递情报、配合根据地斗争,为驱逐侵略者积蓄力量。日军高压下,大规模起义虽难实现,但抗争精神如黑暗曙光,鼓舞人们坚守。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