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儿童普通发烧与感染性发热

王章杰

版次:A04  2025年07月21日

儿童发热是儿科临床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牵动无数家长心弦的健康难题。当孩子体温突然升高,小脸泛起不正常的潮红,原本活蹦乱跳的身影变得蔫头耷脑、精神倦怠时,家长往往陷入焦虑与困惑——这究竟是因穿衣过厚、剧烈运动引发的普通生理性反应,还是细菌、病毒入侵导致的感染性病理改变呢?本文将从发病的根源机制入手,结合不同类型发热的典型临床表现与病程特点,系统梳理普通发热与感染性发热的鉴别要点,为家长提供科学、实用的评估方法与应对策略。

一、普通发烧与感染性发热的医学概念

普通发烧,大多是由非感染因素导致的体温升高,就像身体偶尔“闹小脾气”。比如孩子穿得太多、剧烈运动后、接种疫苗后的正常反应,或者是轻微的脱水,都可能引起体温暂时升高。这种发热通常是身体在自我调节,一般不会持续太久,也不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

感染性发热,则是身体受到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小怪兽”入侵后,免疫系统奋起反抗的结果。这些病原体在身体里捣乱,刺激免疫系统释放炎性因子,从而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引起发热。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流感、肺炎、扁桃体炎、肠胃炎等。

二、普通发烧与感染性发热的症状表现

1.发热程度与持续时间

普通发烧的体温一般不会太高,大多在38℃以下,持续时间较短,通常1~2天,很少超过3天。比如孩子因为穿衣过厚导致的体温升高,适当减少衣物、补充水分后,体温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感染性发热往往来势汹汹,体温常常超过38.5℃,甚至高达40℃。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可能3~5天,有的感染性疾病,如腺病毒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发热时间还会更长,可达1周甚至更久。

2.伴随症状差异

普通发烧除了体温升高,孩子一般没有其他明显不适,精神状态较好,能正常玩耍、进食,食欲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即使有点不舒服,也只是轻微的鼻塞、流涕,像普通感冒引起的低热,孩子依然活力满满。

感染性发热通常会伴有多种症状。如果是呼吸道感染,孩子可能会频繁咳嗽、咳痰、呼吸急促;若是肠道感染,会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当孩子感染脑膜炎时,还会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抽搐等严重症状。再如,孩子感染流感病毒后,除了高烧,还会有全身酸痛、乏力、精神萎靡等表现。

3.精神状态判断

普通发烧时,孩子虽然体温高,但精神状态尚可,玩耍、互动都和平时差不多。

感染性发热时,孩子的精神状态会明显变差,总是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对平时喜欢的玩具、游戏也提不起兴趣,甚至连话都不想说。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烦躁不安等情况。

三、普通发烧与感染性发热的发病原因

普通发烧的原因丰富多样,属于非疾病性体温调节波动。生理性因素中,穿衣过厚阻碍散热、剧烈运动后代谢加快、接种疫苗引发免疫反应、体内水分不足导致散热障碍,甚至环境温度过高、情绪紧张焦虑等,都可能引起体温短时间上升。例如夏季,孩子在没有空调的户外持续玩耍,或穿着不透气衣物长时间活动,体温很容易超出正常范围,但一般通过调节环境、补充水分后可自然恢复。

感染性发热则是病原体入侵人体后,免疫系统与病菌对抗的典型表现。致病源涵盖多个类别:病毒如季节性爆发的流感病毒、曾引发全球大流行的新冠病毒、易诱发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病毒;细菌包括导致肺炎的肺炎链球菌、引起皮肤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以肺炎支原体最为常见,易引发呼吸道感染。在幼儿园、学校这类人员密集、通风有限的场所,孩子通过飞沫传播、接触污染物等途径,大大增加了病原体接触风险,进而引发感染性发热,这类发热通常需要医学干预才能缓解。

四、不同类型发热的应对策略

如果判断孩子是普通发烧,家长不用过于担心。可以先采用物理降温,用温水浸湿的毛巾给孩子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也可以给孩子洗个温水澡,水温控制在37-38℃,每次10~15分钟。同时,让孩子多喝温开水,补充水分,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散热。如果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一旦怀疑孩子是感染性发热,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病原体检测等检查项目,明确感染类型和病因,然后给予针对性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若是病毒感染,目前大多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缓解症状,等待身体免疫系统战胜病毒。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要严格遵医嘱,按时给孩子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孩子发烧牵动着每个家长的心,但只要我们掌握区分普通发烧与感染性发热的方法,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应对。当然,如果家长实在无法判断,或者孩子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一定要第一时间就医,切勿耽误病情。

(作者单位系东至县人民医院)